关于文化的作文,描写文化的作文

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议论文作文10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1 22:20

红色,象征着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翻开崭新的课本,一次次捧读写满了苦难与辉煌的革命故事;当我们坐在温暖舒适的家里,一次次聆听祖辈们讲起那些峥嵘岁月的往事,于是,在儿时的憧憬中便留下了红色的印记。

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它孕育了光照千秋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先烈们,为求国家解放,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不畏牺牲,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用信仰和决心,写下了人类历史上彪炳史册的壮丽诗篇。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正体现了红军们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革命精神。其中有许多催人泪下的故事,令我们感动不已。

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谢亦仙,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都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小谢因体力不支,牺牲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归还这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们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谢亦仙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地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把生的希望给了老百姓一家三口。

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话题作文12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09

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作为炎黄子孙,一个中国人;就算时间再怎么推移,不管是十年、二十年、一百年,长征精神、五四精神甚至延安精神都是不可能被时间遗忘的。这些革命精神都已经成了我们刻苦铭心的不能忘记的回忆,它时时刻刻的激励着人们与时俱进,奋发图强。

尊重传统文化_高三议论文范文9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1 09:19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承载着五千年的历史与华夏民族的灵魂。身为一个纯正的中国人,应具备尊重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道德品质。

“杜甫很忙”曾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关于他的涂鸦在微愽上疯传与评论。突然,杜甫身穿巫袍,骑着扫帚化身为杜版的哈利•波特,或是他骑着白马“冒充”唐僧,更离谱的是被画成手扛机枪准备随时作战的士兵,一夜之间,网络上形成“两派”——支持方与反对方。关于此现象,正方认为恶意丑化杜甫形象是低俗、浅薄的行为。然而,反方反驳说:“杜甫涂鸦是孩子们开发想像力所创造出来的搞笑图片,而且借此机会可以扩大杜甫在学生中的了解度,以及让成年人回想起杜甫的生平事迹,因此不必太严肃。”

敲响文化的时代音-议论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6 12:00

当没落的楼兰古国终以神秘的面纱消失匿于人间,而盛开于当世的“楼兰复原国“以鲜艳的姿态娉婷袅娜于众人的视线中;当“虹关何处落徽墨”发出靡靡之音时,无数位老者乘风破浪,掌起技艺的首舵,使其以新颖的方式亮相于世界舞台。他们因持创新,洗拭去时代的尘埃,着一身亮装,气宇轩昂。

这就是创新,敲响技艺的警钟。

古语云:穷则变,变则通。事物发展必然要日式衰微,但“扶大厦于将倾”的创意意识却鲜有到来。中华老字号尾大不掉而笨拙地前进,本身浓厚的文化底蕴被蒙上一层污垢,受制于现代科技的冲击,他们无一不面临困境。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唯有创新能将中华老字号焕然一新,于新气神、旧骨头中获得人民的青睐,助力于文化事业中,敲响时代的第一声。

这就是创新,敲响人心的警钟。诺基亚的时代已被历史车轮碾压、华为五G笑傲于世界;墨子通讯惊艳了世界,“信言不美”的美方波音飞机正粉碎“失败的假象”。愚昧腐朽的人心终将是四散于天际的烟花,闪耀了刹那;而远见卓识的创新人心正以巨大的潜力刷新世界的三观。信息技术爆炸的的代给予创新的人以“洪荒之力”,“人生C位”也不是清风自来。落后固步自封的事物和人终将被时代无情地淘汰,“有花堪折直须折”的无奈也将如影随行,挥之不去。

这就是创新,敲响一个时代的最强音。

文化多样性-议论文1400字

更新时间:2023-12-30 05:49

今天,大多数人认识到文化多样性,并认为它是一种内在的美。文化多样性可以被定义为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差异,涉及原籍地、年龄、文化、语言和身体能力。此外,性别、阶级、宗教、职业和学术知识等因素也可以考虑。值得注意的是,群众不应该仅仅因为工作场所的多样性的范围而关注它的定义。因此,应该从各个角度解决文化多样性问题,以确保每个人都能理解文化多样性。

文化差异可以说是跨文化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因此,文化认同可以被描述为一种共享的象征性言语行为系统的交流认同,这种认同对于具有归属感以及共同传统、遗产、语言和类似行为规范的群体成员来说是重要的。例如,在交流过程中,不同的信息,从眼神交流到话轮转换,有时是导致跨文化冲突的因素。因此,冲突、挫折、困惑和尴尬等情感是僵化的文化交流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另一方面,族群认同是一套关于自己族群成员的自我观念。民族认同与自我认同、传统、习俗、价值观等民族文化知识以及行为有关;而且,族群认同涉及到属于一个群体的感觉。

文化多样性的利弊

传统文化的现代挑战_优秀议论文9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09

近日,几名大学生举牌呼吁拒绝圣诞节,坚决维护中华传统节日,这一行为,再次将中西方文化交战的问题推向了人们的视野之中。那么对于现代西方文化,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应该怎么应对呢?是拒不接受,一味排斥,还是海纳百川,全盘吸收呢?

我认为两者都是一种极端,有些片面。拒不接受是一种固步自封,一种排外封闭保守思想的体现,而全盘吸收,则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使我们忘本。对此,应当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思想,才真正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

首先,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越性是无可否认的。华夏文明有上下5000年的悠久历史,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老子,孔子,孟子等众多的优秀思想慢慢汇聚在一起,并互相影响,最终成为了指导中国人言行和心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此文化的影响下,中华儿女中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伟人。感动中国中的人物,哪一个不是大爱至深的体现呢?由此可见,中华文化拥有自己的优点和存在的必要,我们绝不能将其置之不理。

手持屏幕,传承文化-议论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09

沧海桑田随时迁,日新月异换新颜。随着科技发展,各类电子屏幕横空出世,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后,这代青少年的文化认知也在屏幕下改弦易辙。依笔者之见,当下青少年应在屏幕中立足时代,传承文化。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优秀文化仍需传承。在当代青少

年中,手持屏幕已成重要标记。而更多“网络文化”如潮水般奔涌而来之时,优秀传统文化也逐渐被遗失在角落。青少年们开始如影随形地紧随网络热梗、网游,成为顶礼膜拜的信徒。诚然,屏幕中的世界异彩纷呈,屏幕中催生出的文化令人耳目一新,但我们仍需心系优秀传统文化。林清玄说:“抛弃传统的人,是不可能走远的。”有语也云:一-味穷追猛赶而忘掉过去是荒谬的。固然,因为有了各种屏幕,我们的生活方式

也产生诸多变化,但身为青少年的我们,也不应迷失在这波涛汹酒的屏幕大浪中,也需多加关注于优秀文化之中。

耻感文化的固化-议论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7 01:54


由于古代儒家的至尊地位,孔子及儒家其他重要人物的话语往往成为耻感的不二标准。如孔子提出:“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将社会道德伦理底线具体化,成为后世的评价准绳。社会舆论对能够表现特定荣辱观的事件的传扬也加强了大众对共同荣辱观的认定。伴随着社会的回声屋效应,这种耻感标准被不断固化。



余秋雨将文化称为“变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在以孤立与隔膜的单位集结在一起的小农社会、熟人社会,礼俗与理法、经验与规则更容易以固定的形式代代相传,从而形成一种稳定的精神态度。对于耻感的界定亦复如是,人们在语言体系内形成了一套经过反复标定的行为规范,并由此保持统一的耻感标准。而随着长期的积淀,耻感的标准也会不断扩大延伸,形成磅礴的耻感文化。



魏晋政治动荡,儒教崩毁而尚未确立新的信仰体系,穷途末路的有识之士不再以外界的道德标准作为行为处事的圭臬,转而选择“越名教而任自然”。他们“想要打破两汉以来封建传统礼教的拘束,主张放任、自由,他们认为这种生活态度符合自然法则、符合人性”,并由此形成了为传统礼法观念所“不耻”的魏晋风流。

耻感文化的教育矫正-议论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09


依据孔子的教育观,耻感教育应该分为三个阶段,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让知耻明耻成为一种内化、自觉的精神动力。



1、晓之以理,即对道德的认知。耻感作为一种心理反应,是行为主体通过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知、表象概念的直接推理判断而产生的。因此,耻感意识与个人对道德的认知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道德认知的形成,建立在对他人、个体及社会环境的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故要重塑耻感文化,就应当营造一个以知耻为荣,以无耻为羞的社会氛围,加强对道德模范的宣传和道德伦理的教育。



2、动之以情,即将对道德的认定上升为一种情感追求。首先要完善道德信仰培育体系。道德信仰行为的弘扬需要主体与客体的彼此影响,只在内在动力驱动下的道德信仰很难得到长久持续。因此,道德信仰教育必须侧重个体自我完善与公民共同道德的发展的相互统一,形成一种精神互惠的道德扶持秩序。通过舆论传播组织,引导公民共同的道德情感导向,实现公共道德的普遍认同。

以珍爱之笔书写文化名片_高三议论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1 19:02

一纸毛笔手书,不仅承载了学校对学子的殷切期待,更是古都西安千百年来文化底蕴的积淀。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文化便是我们前行的指路明灯,点亮了前路,驱散了阴霾,使得我巍巍中国成为绽放在世界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近年来,经典被忽视,厚重与高雅被逐渐淡忘,浮躁与时尚却被日益看重。这或许是一个国度的文明消失殆尽的征兆。文化被过度消耗,我们的精神家园又将何去何从?

为进一步增强手写录取通知书的收藏价值,其在设计上将众多传统文化因素巧妙融合在一起,显现出拥有悠久历史的十三朝古都西安和该校独有的历史文化印记。这张录取通知书便是这所大学最好的名片,能将传统文化去粗取精,铭记于心的学府,也必将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热爱传统文化的优秀青年。

这种方式放大到国家层面亦是如此。中国使用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洪流中几经冲刷,焕发着别样的光彩。想要站在世界前沿,光有硬实力远远不够,只有与文化软实力相辅相成才能站稳脚跟,屹立不倒。

五十六朵鲜花装扮祖国大花园,民族风情相映成辉,争奇斗艳。中国的文化来源于它的古老,成就于它的传承,应当在这个正好的时代大放异彩。我国五千年中华文化之魂,早已沉睡千年,苏醒的时刻已然来到!

可如今又有多少人真正裹住我们的传统文化呢?在各类商业片、肥皂剧、低俗娱乐中消磨了斗志,侵蚀了灵魂,文化修养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