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儒林外史的作文,描写儒林外史的作文

书中自有黄金屋-读《儒林外史》有感7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5 04:15

“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读书亦是如此。在这个烈日炎炎的暑假,我第一次接触到了这本书——《儒林外史》。乍一看好像平平无奇,随着越来越深入其中才发现,这其中竟然蕴含着如此之深的隐喻。

在书中有着“范进中举”这个故事:童生范进二十岁就应考了,直到五十四岁才考中,考中后还高兴地发疯了,不免心生凄凉之感,最后被打了嘴巴才清醒过来。范进将大把的时间全都用在科举上,这背后的辛酸只有他自己知晓,多少个日日夜夜,一次又一次地落榜。当时的科举制度有多害人,很多考生为了应考不惜铤而走险,在考试中夹带字条,请人替考成为了他们光宗耀祖的途径。科举考试是一把双面刃,因为科举考试虽是读书人的向往,也是唯一一个改变命运的方法。

作为小学生的我,努力学习是我一直要做的事,还好我生在新社会,国家给我们九年义务教育,让我们能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就算高考落榜,还有很多的机会给我们选择,本着不忘初心,立志做人,耿直做事的原则,不会学书中的牛浦郎偷名狗盗,爱慕虚荣;不会学娄公子不学无数却装腔作势;也不会学王惠的做人处事。当王惠上任南昌知府后所做得第一件事竟不是照护百姓,也不是发展农业,而是打听地方人情与特产,询问案件可通融之处,搜刮百姓银两。王惠很好地展示了清代大部分官员的贪婪,不作为,令人厌恶。

行路难-读《儒林外史》有感650字

更新时间:2024-05-15 10:30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功名富贵总是虚无缥缈,读书人费劲心思追求名利,实则却是在虚度光阴。

《儒林外史》是清朝作家吴敬梓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揭露了当时社会上读书人因科举制度而变得精神麻木,追求名利。如果说鲁迅眼中的封建礼教是“吃人”的存在,那么《儒林外史》中的封建科举制度则是害人。读书,本是一个对知识探求的过程,却有人因为功利而走上歧途。

书中给我留下印象较深的是《范进中举》和《严监生病故》的两则故事。

和书中淡泊名利的王冕相比,范进是一个对功利渴望的人。老童生范进科举考试屡次不中,在家中倍受冷眼,之后范进中举喜极而疯。这个故事极力讽刺了范进对功名的极度渴望像这样淡泊名利的读书人。而与之相反的王冕,聪明勤勉,不畏权贵,不愿求取功名利禄,他身上的品德是格外值得我们学习的。行路难,不在山不在水,只在浮名薄利间。

提起严监生,不由得想起“吝啬”二字,严监?在临终之际,竟为了两茎灯草而不忍这么咽气。明明家里的粮食都多到吃不完,与其说这种行为是节约,不如说是吝啬。然而他病故之后,家里人却不顾他的死,不安排丧事,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科举制度背景下的人情淡漠、世态炎凉。行路难,不在山不在水,只在人情反复间。

忠贞不渝-《儒林外史》读后感650字

更新时间:2023-09-22 21:09

”《儒林外史》一书,意在警世,颇得主义谲谏之义。其描写炎凉世态,纯从阅历上得来,警世小说,而能不涉腐气,断推此种。”一邱炜

吴敬梓清代小说家,安徽全椒人,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儒林外史》更是熔铸作者大量的人生阅历和知识经验,人物栩栩如生,无愧于“清之讽刺小说”。小说使用纯熟的白话文进行写作,庄谐杂出,令文人所敬仰。

书中介绍人物之多,上至朝廷官员,下至平民百姓,但这其中最多的是儒生,有王冕如同他所画的荷花一样高洁傲岸,他不愿追名逐利,与世俗同流合污;有范进屡试不第,一朝中举,突发癫狂,对科举考试所获得的名利的执着追求令人瞠目结舌;有严贡生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与旁人争执不休,霸占亡弟家宅的行为令人厌弃。其中书中最令我敬佩的是杜少卿。他虽然靠的是祖上基业,但却不失凤四老爹的忠贞,不输杜慎卿的情谊,不逊于匡超人的孝情。尤其是在泰伯祠刚筹办时,杜少卿回到南京后便为泰伯祠捐了三百两银子,这体现杜少卿心胸气度宽广和毫不各啬。

儒林外史-读书感悟65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2:18

《儒林外史》这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在书中,他为我们展示了各种人物,他们身份不一致,社会地位不一,有吃祖宗饭的严贡生,有被科举考试逼疯的范进,也有不与封建社会同流合污的“四大奇人”,如才华横溢的王冕、会写诗词的裁缝荆元等。

我最敬佩书中的沈琼枝。她是一位教书人的女儿,是一个有见识、做事大胆的人。在她被骗做盐商小妾时,她不卑不亢、沉着冷静,把他家里的金银器皿、珠宝首饰等打成包裹,买通丫环,偷偷逃跑了。她逃到南京,以卖文为生。其实在封建时代,妇女在社会上是很难依靠自己立足的,但沈琼枝坚信做人贵在自强自立,她不贪恋盐商的奢华生活,大胆出逃,靠自己的双手生活,走上了自力更生之路。

跟读《儒林外史》有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3-12-30 05:49

《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里的其中一篇,这个故事在挖苦,讽刺,嘲笑五十多岁的范进,家里贫困不堪,连年赶考,连路费都没有,一直只是一个童生,感叹人物的无奈,心酸和悲凉。在出榜前,他母亲已饿得两眼昏花,不得已之下,让他把家里一只生蛋的母鸡,拿到集市上卖了,去买几升米煮粥。后来他中举后,众邻居有拿鸡蛋的、有拿白酒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这时他都已经六十多岁了。人情淡薄的社会,范进中举前,举目无亲,众人奚落,中举之后,都是远房亲戚,都来上门贺喜。

《儒林外史》还有一个人物叫盖宽,他曾经家境富有,周围亲戚都是富人,他平时也很大方接济过很多人,但是后来家道中落,他主动远离亲戚朋友,有个年长的邻居对他说他平时乐善好施,现在可以去找他们帮忙,亲戚都很有钱可以商议借个本钱做个生意。盖宽很无奈,我乐善好施的都是穷人,如今我穷了,他们还是很穷,哪里还有钱给我,而之前有钱人看到我嫌弃还来不及哪还愿意出钱。有一句古话说:“求人如吞三尺剑,靠人若上九重天。我们总以为,身边有亲戚可依靠,有朋友可仰仗,还有曾攒下的人情可讨要。可真到了你急需用钱,急需帮衬,急需有人拉你一把时,才突然发现:亲戚不来揶揄你,已算是最大的情分,朋友不来讥笑你,已经是最大的仁义。无论遇到任何困境,最好自己救自己。

《儒林外史》-读后感600字

更新时间:2023-09-04 23:34

暑假里我沉浸在书海之中,尽情享受书本带给我的快乐,每本书都让我爱不释手。其中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最让我难忘,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他塑造了许许多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并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 ,去反映封建社会末期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而恶劣的社会风气,同时还揭露了统治者的虚伪。

虽然《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批判了一些腐朽之士,如爱财如命的严监生,热衷科举的范进,但是文中也讲了一些文雅令人佩服之士,如王冕,萧云仙等等

其中我最佩服王冕,因为因为他小时候家里穷,上不起学,母亲只得让他去给邻家放牛。懂事的王冕了解家里的情况,便答应下来。放牛时,秦家给的一些腌肉,他都舍不得吃,用荷叶包着回家给母亲吃。他边放牛边画画。一直到长大之后,他学会了画荷花,才靠画画维持家庭生活,。他淡泊名利,远离富贵功名一直在为穷人作画。知县来请他作画,他拒绝了,朝廷请他做官,他连夜隐居山林。

儒林外史-读书感悟55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07:18

这学期,我交了许多书朋友,其中和我关系最好的,使我记忆犹新,就是《儒林外史》这个好朋友。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写的,是我国文学中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文中主要讽刺那些追求功名、思想迂腐的文人儒士,向我们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黑暗。里面许多人物,都非常生动形象。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严监生。他是个胆小又有钱的人,他也非常吝啬。就在他临死之时,还在担心使用两径灯草会费油。哈哈,这多么可笑啊!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严啬生是有多么吝啬、爱钱如命。在这篇文中还有一件事也突出严啬生,爱钱如命。就在悼念亡妻中。连位亲人花一分钱也不愿意。充分的表现他的吝啬。我们在现实中不要像他们这种人学习,相反,我们要做大方的人。

而在开头中写的王冕,跟严监生完全不一样。因为家里面很穷,他每天都要去放牛。但是他非常爱读书,边放牛边画画读书。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了名人,许多人都要聘他做官,可是他不愿意做官,就逃到山林中。就隐居生活。这样看说明他讨厌官场中 乌烟瘴气的环境。

《儒林外史》-读后感4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06:52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所写,它以“讽刺”为主感,反映了明清两代儒生的功名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下,文人的腐朽心理观念及科举礼教腐败事态,到至今仍有警世意义。

写读后感,就必写作者经历,以之结合,才可感而写。作者吴敬梓,一个厌恶世俗,愤度全伦的清代文人,身在官场的他,更是看透了不知多少沉浮,多少纠葛,也由此着作了《儒林外史》,此书以故事的形式,塑造鲜活人物,其故事人物的刻画代表了作者对封建事态的?定看法。鲁迅先生曾评价此书表述的委婉,犀利却直白,不失为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可见此书的成功。

读儒史,让我看到了古代封建王朝的顽固不化,吃人,害人。但更多的是让我思考现在的中国,现在的中国早不是如以前一般;现在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举列宁马克思主义,以?民为本的国家;现在的中国更是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这令我们中华儿女感到无比骄傲。但在我们前进的路上,总还是有一些绊脚石。

“趁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让我们?动起来,尽己之力,为建设强大,民主,美丽的中国作出贡献。

《儒林外史》-读后感45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06:51

2022年暑假如约而至,我也如往常一样,开始了自己的读书之旅,这次我阅读的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著作——《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本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说,书中描绘了许多形形色色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痛切地批判了为功名利禄所笼络、自甘于精神堕落的士人群体。鲁迅评价《儒林外史》“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指出了《儒林外史》在讽刺艺术上达到的高度成就,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是王冕和匡超人。

书中开篇就介绍了王冕,他家境不好,从小替人放牛,但他爱好学习,每天面对着荷花学习画画,后来他的画技渐渐长进,人们纷纷抢购他的画。有人请他去做官,但他淡泊名利,不求官爵。王冕也很孝顺父母,在他母亲去世后,他遵循母亲的遗言,归隐山林。

匡超人也是书中一位形象鲜明的人物,他原本爱好读书,也很孝敬父母,所以被知县看好,步步高升。但后来,他却与之前判若两人。曾经多次帮过他的潘三不幸被捕入狱,潘三希望他去看看自己,但匡超人却担心潘三回连累自己,不肯去探望。他一心贪图功名利禄,为了名利,他不惜将自己的妻子逼回乡下。匡超人前后的反差之大,让我陷入了深思。是啊,封建社会对人的毒害是多么深啊!

《儒林外史》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我推荐大家有时间可以找来读一读!

儒林外史-读后感6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06:50

《儒林外史》是清朝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小说。作者吴敬梓,用辛辣的口吻与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一个个经典的人物与故事。他们或善或恶、或贪财或清廉、或狡猾或忠厚、或忘恩负义或知恩图报……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他们人人,都怎一个“俗世奇人”得了。

在《儒林外史》中,有监生、贡生、地主,豪强、官吏,街役。林林总总,说是文学界的《清明上河图》,工农界的《天工开物》,都不为过。而在这些形色色的人中,令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杜少卿和匡超人了。

杜少卿是作者以自己为原型创作的人物。他是一个秀才,也有几分家底,生活富足。他与迟衡山,虞博士等人,时常一起吃酒,作诗,谈论古今是非,名人志士。他被高老先生称为“杜家败类”,但他也学业精通。他坐拥万把银两,花钱如流水却从不追求名利金钱,真是一个不折不的“奇人”!或许,在书中一些人物眼里,杜少卿此人很傻,但是,这样的举动在我眼里,却是十分高尚的表现。

相比之下,臣超人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败类。为了钱,他充当枪手,巴结极贵;为了权利,他背信弃义,无所不为。匡超人的无耻行为,揭露和讽刺了清朝科举制度的腐败:学子十年寒窗,比不上权贵手中一盘盘雪花银。即如此,要科举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