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儒林外史的作文,描写儒林外史的作文

儒林外史-小学生读后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8:56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儒林外史》开篇几句,便是全书的灵魂所在。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读书能够拓展知识,开阔眼界,提升自己,但对于当时的读书人,读书是打开金钱,权利的钥匙。为了金钱,为了财富,他们能够废寝忘食地读书,能够从黑发垂髫考到白发苍苍: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欢喜疯了的范进……他们为了功名利禄消得人憔悴,令人扼腕长叹。

《儒林外史》-读一本好书10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4 18:09

纵观历史风云,多少英雄豪杰雄据一方,逐鹿中原,多少文人墨客,用自己的一生书写儿女长情,国家兴亡,见证一个东方大国的崛起。

这个暑假我读了《儒林外史》这部书。看完以后,我的感触很深,《儒林外史》即是一部划时代的旷世奇作。

作者吴敬梓是安徽全椒人,他曾参加科举考试,却因贫富差距抱憾而归。同乡的穷学生也同样丢了名额。原来年富力壮的他志于效命于国家,做一名恪守职守、清廉奉公的官员。然而官场腐败、科举黑暗让他深深放弃这多年的愿望。他恨入股文!恨明争暗斗的官场!恨不能为民着想的统治者,但同时他又可怜这普天之下的万千生灵。尽管他熟读四书,通晓往事。但是,看到国家一天天走向腐败,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糟糕。他别无他法,只好用自己的满腔热血,誉写出这部史诗级别的有言先进思想的文章。

本文是一部讽刺小说,以作者自己悲惨经历。重在批判封建科举不公与闭锁,讽刺当代官吏腐败、无能、虚伪、吝啬特点以及封建礼教腐朽。同情底层人民,憎恶八股取士。其中最能突出本文之用意的,莫过于“范进中举”了!

范进自十六岁开始考举,可命运不公让他把奋斗的青春全部押在科举这条不见尽头道路上。幸亏老天爷开眼,在他五十四岁时,总算是金榜题名。他高兴得手舞足蹈,神魂颠倒后发起疯癫。这个被科举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终于找到了闪光点!

不过,这值得吗?

《儒林外史》读后感35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8:55

真名望高的人在我看来非是“淑世”之辈,我私人崇尚——庄绍光,心存天下,进可为国度国家献计,退可为修身自娱。

庄绍光所解释的名望高的人在我看来,远远超过了那一些放荡不羁,但愿长醉不复醒的一味寻求隐遁者的心胸。

杜少卿由避世到顽世的神态,看待世俗其实是失望至极后转而消极,对统治者、政治做官的道路意兴将尽,沈醉于私人天和地,于纵容中求开释自我求醉,不过那一些看似豪侠之举,却往往被街市混混所利用所愚昧,没有办法触动到或缓解下层老百姓的困苦。

庄绍光不一样,大隐约于市,萧然对待名与利,但却不相同味回避政治与统治者,可以说出则法家拂士,治国经略的洞晓,足可见其胸怀天下,怀有济世之才,一朝有机缘,便加以发挥,倾囊而出献策献计后,便又萧然归返于天然,可以说将传统“儒”“道”二家思想精髓合成一体。

王玉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读《儒林外史》有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5 15:28

世间冷暖多舛,众生喜怒百态。——题记

所谓圣贤之道,古今文人皆表以章法,以文论记之、以躬行蹈之,其中有寻求真正道义的志士,但更多只是为了标榜“不俗”而墨守成规的腐儒。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对象王玉辉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其人出自《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书中对他的介绍是“头戴方巾,身穿旧宝蓝直裰,面皮深黑,花白胡须”,乍一看只是穷酸的老童生,但当我们再往后看时,他“时常来聆老师和世叔的教训”,从其和余大先生等人的对话中不难看出,相较于书里其他人物的市侩粗鄙,王玉辉诚然可谓是言辞得体,恍惚真有几分读书人谦逊有礼的形象,连在后文中的文学考究也对答如流。

然而情节既已烘托至此,拆穿他虚伪表象的事故发生了——三女婿病重离世,女儿以死殉夫。王玉辉作为父亲,竟劝其自缢,连续三次大喊“死的好!”看得书外的我们是愤懑不公、怒其不争,同时背景中老孺人的三次恸哭更是将戏剧矛盾的高潮体现淋漓尽致,两相对比之下王玉辉的迂腐固执跃然纸上。

何其可笑!两月后小女制主入祠、门首建坊,烈女事迹广传为人知,王玉辉的内心扭曲却也直白地剖析在读者面前:他一生妄想入仕为官,却屡屡碰壁、如同深沟里挣扎的蝼蚁一般渺小,女儿的死却将他一举供上神坛,获得从未有过的功绩与赞扬,这顶高帽子可谓用鲜活的骨血生命来满足了他从卑微的等级之中得来声誉的痴想。

儒林外史-读书心得9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8:55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吴敬梓所写,它是一本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这本书.

全书五十六回,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它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写周进为考中举人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到胡子花白还没有考中秀才。尽管生活极为困顿,还是念念不忘科举考试。周进路过一处考场,进去观看,触动了一生的辛酸和痛苦,放声大哭,竟然难过得死去活来。后来在一些小商人的帮助下参加了考试,博得了考官的同情,才时来运转。当他考中举人时,以前讥讽挖苦他的那些人,都来奉承他,把他吹捧成最有学问的人。

《儒林外史》-记叙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8:55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这是《儒林外史》开头的第一段,却也涵盖了整本书的灵魂所在之处。

鲁迅先生是这样评价《儒林外史》的“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指出它在讽刺艺术上的高度成就。

《儒林外史》以吴敬梓当时的生活背景做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道德和文化教育方面的严重危机。书中一段段的语言神态描写将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我从吴敬梓的笔下看出了真假儒生与真情假意,同是批判了当时社会的科举制度的腐朽。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文章便是王冕弃官与范进中举这两篇了。

王冕幼时因家境贫寒而为邻居家放牛,每日攒着点心钱去买画画的胭脂铅粉,自学画荷花,因王勉勤勉博览群书,不到二十岁便成了名笔,此后,上至财主县丞,下至平民百姓都来这里求画。但王冕与他人性情不同,不求高官厚禄,县令登门拜访,他必而不见;朱元璋授他参军之职,他也不接。能像王冕这样淡泊名利,在功名利禄之前不为所动之人,与后文那些利禄之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讽刺,同时也获得了作者的高度赞赏。

《儒林外史》-读后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8:55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是《儒林外史》开头的几句,更是本书的精华所在。

《儒林外史》描写了八股制度下众多儒生人士的悲惨命运,它不仅抨击了腐朽的制度和黑暗的社会,还对封建制度下知识分子的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儒林外史》幽默诙谐,读之令人捧腹,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作者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在第三回中 ,胡屠户称呼范进“现世宝穷鬼"以及去乡试前因没有盘费范进向胡屠户商议却被骂“癞虾蟆想吃天鹅肉“与后文范进高中后尊称“天上的星宿"“姑老爷”形成鲜明的对比,鲜活地讽刺了胡屠户是一个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小市民。作者还通过"中举发疯"这个令人哑然失笑的行为,以悲喜交融的手法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的罪恶。“看不平事,发不平怒,出不平气。”讽刺性作品就是要发现那些具有讽刺意味的人或事件,并用幽默犀利的语言予以表达,实现讽刺教育的效果。

范进是八股腐儒形象的典型代表。那么严监生就是守财奴形象的代表。

“假名士”和“真儒士”-读《儒林外史》有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4 23:53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如何处”。 ——题记

在《儒林外史》这本书中,作者入木三分地刻划了一些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读书人”和一大批不学无术、道德败坏却自命风雅、装腔作势的所谓名士,也满怀热情地描绘了一些洁身自爱、崇尚礼乐、襟怀冲淡的真儒人。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否定,对官僚集团厌恶,封建礼教的憎恨,对人民群众的同情。

这本书仿佛将我们带回那黑暗的时代:明朝时期,一群“读书人”为功名富贵,不顾一切地去“奋斗”,最终逐渐在黑暗社会中腐蚀,例如五十多岁仍在应试的范进。五十多岁仅是个童生,家中穷苦不堪,十二月的天气还穿着单衣,"冻得直发抖"。范进在几十年应试不中的情况下,由于主试官周进的抬举,应试及第。他喜不自胜出现了癫狂状态。

我为这位人物感到遗憾。他是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耗在科举上,将中举取得功名利禄当作唯一的奋斗目标。哪怕几十年屡试不第,也不愿从事劳动养家糊口,其灵魂完全被科举的锁链缚住了。范进中了举,虽然物质富有了社会地位提高了,但其灵魂完全被科举毒化了。

我对此表示不解:他们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为名?为利?这些答案在当时都是对的。他们目光短浅,又好名好利,功名就成后只知享乐,不思进取,已经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了。

儒林外史-读书感悟7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8:55

"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犹在市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这是文学家鲁迅对《儒林外史》的评价。阅完全书,再细读此句,只觉得巧妙贴切,意蕴无穷。

作者吴敬梓出生于长江北岸安徽省全椒县一个"名门望族"。他13岁丧母,23岁丧父,既不热心功名,又轻视钱财,几年之内便将上代留下的家产挥霍得所剩无几。他一生潜心求学,希望得到赏识,可考场的失利使他备受打击,靠着卖文和朋友周济生活,在扬州郁郁而终。《儒林外史》这部鸿片巨制也是他在此期间完成的。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此书对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表现得淋漓尽致。文章还多次运用白描,将社会上司空见惯的人物形象和人情世态加以典型的创作,从而通过矛盾的人和事进行婉转而又锋利的讽刺。

书中人物的形象也独特鲜明。如淡泊名利的王冕,蛮横奸诈的严贡生,贪生怕死的王惠,迂儒守旧的马二先生,从淳朴善良到人格沦丧,一步步走向堕落的匡超人,还有对金钱毫无概念,又极富同情心,只要有人向他诉苦,他就慷慨解囊,而且与作者本人极为相似的杜少卿。

儒林外史-读书感悟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8:55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古代讽刺小说,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

本书的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编写的,但是故事却是在明朝发生的。原因是清朝大兴文字狱,不少文人墨客都被卷入其中,吴敬梓就以此为背景作出了《儒林外史》。创作的背景这也和他的故事背景有关,吴敬梓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晚年被推举称病不去,最后穷困以终。

故事的开始是讲一位叫王冕的少年,年少时家境贫寒,于是去隔壁家当放牛娃。他勤奋好学,用每天的点心钱买书,并且画的一手好莲花,因此在本地相当有名。他不愿意接收功名,当地的县令登门拜访,他避而不见;朱元璋授予他参军之职他也不接受。最后为了防止有人找他入管,他隐居会稽山,过着清贫的生活。像王冕这样的人在作者那个时代是少之又少的,因此作者吴敬梓才会对王冕大加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