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作文,描写教育的作文

读《爱的教育》有感_世界名著读后感7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0 01:55

爱,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弥漫在我们四周,却不被我们所察觉,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读了《爱的教育》,我更加肯定爱是世界上最美的情感。

《爱的教育》是以一个三年级小学生日记的体裁写出的。是叙述了小主人公安利柯每天的故事,字里行间,皆离不开一个“爱”字。父爱,母爱,友爱,师生之情……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每月故事——《小抄写员》了。

《小抄写员》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家庭,孩子又多,父亲白天工作,晚上还要抄文件。小叙利奥眼看着爸爸早生白发,就想帮爸爸抄写文件,多赚点钱。可又因为爸爸不同意,所以他只好每天半夜起来偷偷的帮爸爸抄。就这样,家里的情况改善了许多,而小叙利奥却因为长时间缺乏睡眠而导致上课无法认真听讲,回家也无精打采的。爸爸看了,非常生气,还屡屡责骂他。小叙利奥虽然很委屈,但还是帮爸爸把工作做下去。直到有一天,爸爸发现了这个秘密,才知道自己错怪儿子了,愧疚万分。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十分感动,感动于小叙利奥的坚强。他虽然出身贫苦,但他不但努力学习,而且还默默为家庭分忧,即使是受到了责骂也默默地忍着,这是怎样的一种坚强!他也曾想过停止抄写,他深知这样的下去绝对不行。可是一到十二点,就有一种力量促使着他去做。不做,就像偷拿了家里几块钱似的。这股力量是什么?是一种责任感。

《爱的教育》读后感_高中读后感7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5 00:23

《爱的教育》是一本教会你如何去关爱别人的书,书中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暖暖的爱。它以日记的形式,把一位小学生的生活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教会我们如何关爱别人,如何感激别人对我们的关爱。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是让我感动的:二年级学生洛佩谛为了救一个站在马路中央的一年级学生,自己却被车子轧断了一条腿。同学、老师、校长都纷纷称赞他是“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还有一件事:一个小男孩因为受别人羞辱而气愤地将墨水瓶丢向欺侮他的同学,不想却丢在了刚走进教室的老师身上。老师并没有责怪他,而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并“请”肇事者起立,承认错误,从而培养学生有坦白过失承担责任的勇气。

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令我难忘:“我们过着幸福的日子,不能没有慈善之心。”是的,对于亲人、邻里、老师、同学都要多一些关心。在老师嗓子不好时,递上一杯热茶,当小同学跌倒时把他扶起;在同学不会做题目时,耐心的地她讲解;妈妈下班后,为她捶一捶背;当碰见邻居老奶奶时帮她拎篮子,这些举动,都会让身边的人心暖暖的。我们要从小关爱别人,当然伟人们也不例外。

权者自重,还教育本味-随笔作文250字

更新时间:2024-05-15 08:05

“官员家庭”问候老师,权者侵犯教育,浊教育之净水,此乃教育之悲哉!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者从师重道,方能解其惑。然师者却被权利的游戏牵扯,本该激发、释放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遗憾的是,权利让师者的天秤偏向了权者子女,使得教育日趋功利化,权者成了教育这盘棋的幕后操纵者。林清玄曾说:只有立足于平等的教育,使草木自己生长,每个人的本质才都能得以发挥。诚如斯言,教育平等是学生发挥自身优势的前提,教育兴国是让权者追求教育平等,而不是将教育玩弄于股掌之中。权者最应自重,停止这场权利游戏,还师者自由,还教育本味。

教育之道-关于教育的作文15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09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梧桐树的叶子漫天飘零,诗人联想到了秋意,我想到了师恩。梧桐在古文化里向来是象征着高洁的,“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就像老师的存在一样,身披朝阳,散播希望。

谈到好老师,我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人物是孔子,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的这一生都像灯塔一样,为世世代代的青年学子指明了人生航向。好老师应该是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还要传授学生们为人处世之道,这个道指的是正道。孔子时常告诫弟子们要“志于道”,这个道指的就是人生的正道,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人生志向,心怀天下,做有道德有爱心的人,做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同样,好老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成才,还要培养学生成人,这个人应该是大写的人。孔子在《论语》中讲到“后生可畏, 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青年人应当有朝气,有目标,在奋斗中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而不是苟活于世,孔子早在千年前就提醒青年学子不要给自己设限,要督促自己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

韩愈在《师说》里面也讲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如果用六个字来总结我心中的好老师的话,那就是身正学高爱人。

教育方式-高三议论文9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09

据报载,一名老汉在南京一公交站下车时,从车后门跌倒在地,当场爬不起来,跟在身后的乘客却都不敢上前救他,直到老汉大喊一声:“是我自己跌的,不用担心,跟你们没关系”后昏迷在地,乘客们这才上前施救。

你也许会问,老汉跌倒了,为什么旁观的乘客都“面面相觑”,而无人上前救助?围观人们的同情心哪儿去了?这一现象的原委,要追溯到三年前的“彭宇案。”南京一男子彭宇下车时因搀扶摔倒的老太太,反而被告上法庭。

从小时候起,我们就一直被教育着向雷锋学习;热心帮助他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论是在家庭教育中,还是在课本里,自古流传着的便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道德规范。然而,在现实的事件中,我们看到的又是什么呢?

长久以来,是什么让我们相信社会的良知?是熏陶我们的道德教育。但彭宇案的出现,直接破坏了社会信任的基础,直接破坏了人们的道德信念。在中国,“看客心理”常常备受指责,然而,在经历了彭宇案这种事件之后,试问谁还会敢见义勇为?即便只是一起事件,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对于人们心中的信任、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美德都是致命的打击。

然而,在愤慨和遗憾之余,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件呢?我们的传统美德是否也过于理想了呢?

促灾难教育,秉敬畏之心-高中作文10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09

2020年新年突如其来的这一场新型肺炎疫情,“冰冻”了传统春节的热闹氛围,隔离在家成为了大部分人的常态。在这闲暇之时,我们除了为日益增多的患者数目揪心,为一线医务人员加油打气之外,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这场灾难影射出的灾难教育和敬畏之心缺失的问题呢?

黑格尔曾说:“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人类历史,也可以认为是一部与疾病抗争的历史——鼠疫、霍乱、天花,每一次都给人类带来触目惊心的伤亡,可数代之后,当那些亲身经历过的人老去,未曾目睹过的新一代又会放松警惕,给疾病再一次趁虚而入的机会。而这次的情况更令人心寒——17年前的非典还历历在目,却仍有人抱着侥幸心理和猎奇心理吃野味,才让悲剧再次上演。由此可见,我们真的需要好好重塑一下对灾难的认识了。

这场疫情,或许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这场疫情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挺身而出的英雄,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抗击着病魔,书写着平凡的伟大。诚然,我们中华民族不乏英雄,但一丝贪欲所引发的罪孽,却要由无数英雄的呕心沥血来偿还,试问那些还在偷食野味的人,你们不内疚吗?我们的英雄也有平凡的血肉之躯和鲜活的灵魂,譬如在微博上宛如一个可爱的大男孩的李文亮医生,这样一个有趣而又顽强的灵魂的逝去,还不足以敲响警钟吗?

正确教育孩子_高三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2 15:27

看过这样一则漫画:在树下,儿子在看书,爸爸在树上往儿子头上砸苹果,儿子的头上已经被砸出了一个肿块,和妈妈的手里还高高举着一篮满满的苹果。这幅漫画的标题是:不信把儿子砸不成牛顿第二。这个深刻的嘲讽了当今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的错误。我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应与时俱进。

在这幅漫画里,最引人深思的是孩子头上的肿块,它代表的旧时教育方法对孩子的伤害,这启示着父母不应该采取偏激的旧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管教,偏激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渐渐产生叛逆心理。所以我认为,父母应当引导孩子,而不应当约束管教孩子。

更令人惊心的是这幅漫画的标题:不信把儿子砸不成牛顿第二!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我能理解,但过于远大的目标直接压在孩子身上,只会把孩子压得透不过气来。父母应当引导孩子达成一个一个小目标,从而步入成功的殿堂,而对于这些小目标,也应当是根据孩子的梦想来定,不应该强制性要求孩子。

而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这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巨大的伤害:社会上的各类人才不能得到发展,孩子们都会陷入“苹果”危机当中,从而不能发展理想,最终只会导致社会上的多元化人才消失。

而在教育孩子上,孟母无疑是成功的。她在发现孩子喜欢模仿后,他做的并不是管教,不是*孩子改正,而是迁去学院附近,引导孩子成为一个有修养、饱读诗书的人。从而,孟珂也不负厚望,成为了继孔子之后的“亚圣”。

论传统教育之于现实社会9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09

据报载,一名老汉在南京一公交站下车时,从车后门跌倒在地,当场爬不起来,跟在身后的乘客却都不敢上前救他,直到老汉大喊一声:“是我自己跌的,不用担心,跟你们没关系”后昏迷在地,乘客们这才上前施救。

你也许会问,老汉跌倒了,为什么旁观的乘客都“面面相觑”,而无人上前救助?围观人们的同情心哪儿去了?这一现象的原委,要追溯到三年前的“彭宇案。”南京一男子彭宇下车时因搀扶摔倒的老太太,反而被告上法庭。

从小时候起,我们就一直被教育着向雷锋学习;热心帮助他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论是在家庭教育中,还是在课本里,自古流传着的便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道德规范。然而,在现实的事件中,我们看到的又是什么呢?

长久以来,是什么让我们相信社会的良知?是熏陶我们的道德教育。但彭宇案的出现,直接破坏了社会信任的基础,直接破坏了人们的道德信念。在中国,“看客心理”常常备受指责,然而,在经历了彭宇案这种事件之后,试问谁还会敢见义勇为?即便只是一起事件,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对于人们心中的信任、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美德都是致命的打击。

然而,在愤慨和遗憾之余,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件呢?我们的传统美德是否也过于理想了呢?

教育决定未来_优秀议论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09

优秀文化塑造美好人生。优秀的文化氛围对人潜移默化是深远持久的。教育方式不同,对人的培养有时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同的父母的教育方式的差异,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在我国古代的传统教育中,人们普遍重视孩子品德的教育。对一个人的评价与考核的时候,往往把品德放在第一位。即使你有再高的才能,如果品德太低,往往会被人被人瞧不起。

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品德教育往往被人们忽视了。现代社会教育中,有些父母只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孩子能力的培养,我们暂且称之为“重成绩者”;而有些父母则注重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暂且称之为“重能力者”。家长重视的方向不同,造成了孩子走上社会以后会有不同的命运。

唯成绩论者,培养出的人只是一些只会夸夸其谈,说大话,却做不了一件小事的人物。在考试场上,他们能轻易的取得好成绩;而要做一项具体的工作,这是他们的弱项。历史上著名的“纸上谈兵”,说的就是那些手高眼低,不会做事的人。

重视孩子的能力发展,就会注重孩子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因为在实践中产生疑问,激发了孩子的求知兴趣,导致了孩子在更广阔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自主的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在实践中,孩子的能力得到锻炼。

耻感文化的教育矫正-议论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09


依据孔子的教育观,耻感教育应该分为三个阶段,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让知耻明耻成为一种内化、自觉的精神动力。



1、晓之以理,即对道德的认知。耻感作为一种心理反应,是行为主体通过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知、表象概念的直接推理判断而产生的。因此,耻感意识与个人对道德的认知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道德认知的形成,建立在对他人、个体及社会环境的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故要重塑耻感文化,就应当营造一个以知耻为荣,以无耻为羞的社会氛围,加强对道德模范的宣传和道德伦理的教育。



2、动之以情,即将对道德的认定上升为一种情感追求。首先要完善道德信仰培育体系。道德信仰行为的弘扬需要主体与客体的彼此影响,只在内在动力驱动下的道德信仰很难得到长久持续。因此,道德信仰教育必须侧重个体自我完善与公民共同道德的发展的相互统一,形成一种精神互惠的道德扶持秩序。通过舆论传播组织,引导公民共同的道德情感导向,实现公共道德的普遍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