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感的作文,描写有感的作文

读《银色仙人掌》有感9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2 09:52

陈旧的书籍上布满了灰尘,我已经记不得这本书的由来,可能是朋友的赠送,可能是无意中在书店的购买,只是依稀可以追溯起某段时间对于龙应台的喜欢。

说起龙应台就不得不解释一下,她并不是一位男性,而是一位具有独特思想的女性。她本人就如同她的名字一样,独立而强大,看不出一丝女性的柔弱。

在翻开书页是,我并没有看到自己在书中做过任何的笔记,由此我大致猜得出来这是我刚步入高一左右所读过的书籍。

第一章节的名字就和书籍的名字一样——绿色仙人掌。

这一篇文章并不算长,只有十八九页左右的内容,里面主要讲述了龙应台自己的一段经历。

在一片荒芜的地点,找不到方向,找不到依靠,所持有的水源、食物也逐渐稀少。夜晚可能有野兽出没,白天的环境又格外的荒凉,让人感到恐惧和迷茫。在这段经历中,她看到了一株银色的仙人掌,是那样的奇特,是那样的挺拔,是那样的出众。

在无助的过程中,龙应台曾想到对于闹离婚的丈夫的依赖,想到了朋友们对于自己的评价。在这段旅行中感受到了孤独,同时又带着自己的倔强,倒反而像个不愿意低头的孩子。我在某一页上面做了便签,上面有“孤僻”二字。这也使得我重新阅读时对于那段文字格外的重视。

“你看不见是吧?可我看得见,看得我两眼发热,泪水就涌了上来。”

爱我中华-观《长津湖》《金刚川》有感900字

更新时间:2023-03-14 17:30

抗美援朝战争,在上世纪50年代爆发,对我们这一代人而言,这场历时2年零9个月的战争仿佛只出现在初中课本之上,而两个国庆档,让我们了解了“冰雪长津湖,血战金刚川”,开始拾起了这段厚重的历史!

1950年,中国还是一个初生的婴儿,人们依然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朝鲜战争的爆发让战火跨越了三八线,引到了鸭绿江边。在毛主席“如果为这一天,我不想打,但为了十年百年的和平发展,这一仗不得不打”,的深谋远虑之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百万雄师渡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并最终取得了胜利,为国内和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这场战役中,我们的志愿军战士物资短缺。冬日里没有足够棉衣,食物短缺。每天只能吃一个被寒冷冻透的土豆,还要想着法节省。被硌掉的牙,一座座栩栩如生的冰雕……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物资充足。火鸡、时蔬应有尽有,战时不忘咖啡,更有巧克力相伴……

在这场战役中,我们志愿军战士们装备落后。最好的枪是缴来的斯特林,最多的炮是抢来的迫击炮,无重火力,无制空权……相比之下联合国军,装备精良。坦克、飞机、步兵车遍地都是……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读《逍遥游》有感10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11

自由,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尺度和精神追求。读罢《逍遥游》全篇,我看到了庄子对于自由的渴望和向往,以及对名利枷锁的鄙弃和厌恶,使我更加深刻的知道:人生在世,如果不能挣脱世俗的束缚,就会失去行动的自由,进而也失去了主体精神的自由。对于自由的呼唤,在人类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久久盘旋回响。

纵观全篇,我对这段话印象极为深刻,“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在文章的结尾处,庄子用饱含情感的笔墨,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自由的理想境界:这颗大树不会有木匠要砍伐它,不会有其他事物会妨碍它,它也不需要有什么用处,他就这样无拘无束地,毫无目的地存在于这个广袤的天地,它所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成为它自己,就是以自由的姿态存在着。成为自己,就是自由最好的定义。

对于人类来说,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间,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某种程度上的束缚。作为自然之子,我们依赖空气,依赖水源,依赖土地。作为社会之子,我们需要学历,需要物质,需要社会认同。只要我们有所依赖,有所需要,我们就会陷入被束缚和被限制的境地。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的约束和束缚越是深重,我们对于自由的渴望和向往也就越急切和激烈。

阅——清欢有感11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2 11:49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文中“清欢”是什么呢?文中可以说是“清淡的欢愉”来自对平静疏淡简扑生活的一种热爱。“清欢的再通俗地说是,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出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拾取路边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更吸引人的滋味,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感受到比囚乌啼叫更感动,静静地品一壶乌龙茶比在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不难看出,品山珍海味,赏钻石、看囚鸟,去晚宴,如果从片面去解读那你就压低它的价值,也是我认为这种的诟病已伴随至今,无数人类奔赴这华丽生活,灵魂似乎被抽空,今天我的好好谈论。

“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求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位,"正如他言“清欢”的境界很高,它不拘于个人情感的那般牵制的感触,可是“清欢”很难!难在哪?我认为“清欢”不是存在于社会里,不是一种社会良风,而是寥零的人在保持着,似乎他们都在维持着洁白的世界,救赎着鸟黑的另一部分人,这另一部分人分为三类人:被完全洗礼的灵魂与肉体完全融合、灵魂已归但不能与肉体融合,最后一种灵魂未归躯体还在。

第一种人属于稀有人类,第二种大部分存在,但并不能说明最后一种类也是少数人。我认为第二类人很危险,他们有可能再次被吸去灵魂最后归于最后一类人,清欢"难免就在于此。

将天真存放,道人生寻常-《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有感22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2 23:10

作为《这个动荡的世界》的著者,“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应有万丈豪情。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原来也浸着万丈深情。

我在这本“人生三书之一”中读到的龙应台,不再是席卷华人文坛的“龙卷风”,而是一个时刻思索着的母亲,她与生命的本质与起点素面相对;而她也撰写了最不思索的热爱,这并非她从母亲这堂人生课中习得的,也不属于“人生三书”这三本“作业”要求的范畴。这是一位母亲的自然流露,是为母之人的人生底色,对珍贵的生命的实景写生。这份热爱不仅是对亲朋关系、母亲身份的赞颂,也是对一位母亲选择自由的权利的歌唱。

她是云端一梦,我是俗世一人-观反叛的童谣有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9 11:47

写下此文时,骄阳已收了初见时的傲气。蔚蓝的天色带着几分红霞,几处残云将那余辉压下,岭坡也笑开了青芽,时见不舍得停下,推动万物的变化。所幸世人依旧匆匆,营出初识般的假象,我独浸在这假象回想:这儿时童话与前夜那童谣的可怕。

何为童话?是那儿时梦中的辛蒂瑞拉,终,穿上婚纱;是那经历磨难的小女孩,终,去了天堂;是那小猪所建的砖房,终,抵御了“外强”;是那可爱的稚童,终,入了梦乡。

童话是美的。令无数幼稚鬼向往,也助了不知多少个“小英雄”茁壮成长。它是天使,给人间撒下万丈光芒。这是独属于孩子的光,我已将它失去,即便曾是拥有,可仍是已失去了的。这光芒万丈,吸引童稚的目光,从而他们发现不了:那光下黑的可怕。可人总会长大,终会转移目光,失去童稚的人,以那所谓理性审视童话。

向雷锋学习_读《雷锋故事》有感5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2 11:48

今天,我读了关于雷锋的几个小故事,知道了雷锋是一个舍己为人、乐于助人的人。

有一次雷锋坐火车的时候,他看见火车上很拥挤,就把座位让给了一位老奶奶。他看见车上的列车员在那里忙不过来,就跑过去帮列车员拖地。后来,换车的时候,雷锋先把人们送下去,然后自己才走下火车。突然,雷锋看见了一群人围在一起,他就走过去问了一下。哦,原来是一位中年妇女把车票弄丢了。雷锋看了一下那位中年妇女,她背上还背着一个孩子。雷锋连忙上前问:“大嫂,您要去什么地方?”中年妇女说:“我要去抚顺。”雷锋就跑到售票员那里用自己的钱帮中年妇女买了票。然后,雷锋就把票给了中年妇女。中年妇女拿着票对雷锋说:“小伙子,谢谢你!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雷锋心想,他肯定是想知道我住哪里,好还钱给我。雷锋对中年妇女说:“我是解放军,家住在中国。好了,大嫂你快上车吧,不然车就开了。”说完,就扶那位大嫂及小孩上了车,自己就走了。

读了雷锋这个乐于助人的故事后,我想起了我坐火车的时候,一位老奶奶对我说:“小伙子,你能不能把座位让给我坐一下?”我听后说:“你坐了,那我坐什么呀!”然后,就不理那位老奶奶了。读完这个雷锋乐于助人的故事后,我心里觉得非常对不起那位老奶奶。

我一定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学习他那种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精神。

读《雷雨》有感_高中读后感7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11

《雷雨》所描写的是一个家庭几代人之间的矛盾,误会,以前种种恩恩怨怨,爱恨情愁,混乱而不清的家庭伦理。仅仅一天的时间,牵扯,披露了他们多年苦心隐瞒的事实。表现出两个家庭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悲剧。

就像众多中国悲剧那样,一个风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佣,这样的结合自古至今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倘若那个男的有情有义,大不了两人私奔,背离父母,远走高飞作对苦命鸳鸯,然而刺骨始终的女主角侍萍就更苦命了,周朴园这个风流少爷虽被她的青春美丽与温柔打动,但他那颗只懂爱自己的心又怎会与她厮守一生?他为了自己的前途最终放弃了侍萍。孤苦无依的侍萍带着患病的二儿子伤心的离开,原一味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谁知造化弄人,命运又将他们牵扯在一起。错综复杂的关系又上演了,简直就是一团糟,最终导致了同母异父的兄妹相爱。身为他们的母亲,侍萍只能接受命运的捉弄,也只能埋怨自己给孩子带来的命运,似乎一切该终结了,偏偏当年的风流少年周朴园在误会下道出了他们是同母异父的兄妹。这件事害死了3个人......

孟姜女的哭泣_读《民间故事-孟姜女》有感15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4 02:36

寒假期间,我读了许多书,有的书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却无病而审的文章我一看便从脑中抹去,但其中一本《民间故事——孟姜女》却给我留以深刻印象。这个故事是这样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御北方匈奴,征召大量奴隶修筑万里长城。孟姜女的丈夫也在征召之列,去了3年不见回来。于是孟姜女千里寻夫来到长城边,

孟姜女在长城下,但始终不见丈夫的身影。她向一个民工问了,闻讯已死,孟姜女一听,立刻倒下地,找范喜良的尸体。可找了很多天,始终都没找到。孟姜女不自觉的就哭了起来。她哭了三天三夜,天地都被他打动,突然,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竟被她哭倒了,露出了范喜良的尸体。

读《不抱怨的世界》有感_高三年级读后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11

《不抱怨的世界》是我读完之后感触最深的一本书。我们都喜欢抱怨,但是又不喜欢听别人抱怨,我想这是人的共性。

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许多时候,我们并非意识不到这一点,但就是不愿意直面,并且积极做出改变,有时候,随着心理的惯性,也不知道如何改变。不过,改变不如意的现状,也是人类的本性,抱怨带来的消极作用,人们意识到了之后,还是会有改变的欲望自然升起。当改变随着情绪上的抵触被带进了生活,就由“有意识的无能”踏入了“有意识的有能”。

我们开始留意自己的言语措辞,以沉默代替抱怨。这实在不是一个能轻易胜任的挑战,尽管抱怨和评断如口臭般污染着自己的生活环境,但习惯性的东西总是会带来安全感,即使是替代式的。我们常常在努力维持不抱怨与落回现状之间挣扎,改变自我的勇气、不懈地自我觉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这把钥匙,让我们长久以来封闭着的意识缓缓敞开。

对旧有习性的挑战必然带来生活层面上的某些变更,鲍温温和而又坚定地指出:在这场把生命导向光明、积极的内在改变中,如果其他东西的确是阻碍,工作,或者朋友都应该考虑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