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会的作文,描写学会的作文

作文要学会积累_中学作文指导

更新时间:2024-05-02 09:4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学会挖掘生活素材_初中语文作文指导

更新时间:2023-02-07 14:41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爱因斯坦更曾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可见,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宝贵礼物”。为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去捕捉家庭、校园、公园、超市等熟悉的生活上的现象,善于挖掘生活资源,采撷生活数学实例,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通过数学活动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课堂,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生动,变恐惧为亲切,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从而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如:

①从家庭生活中去体验

学会借物抒情_初中抒情作文指导

更新时间:2024-05-09 14:43

问题阐释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看着皎洁的明月会情不自禁产生思乡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借桃花潭水的千尺深抒发诗人与汪伦之间的深厚友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借一江东流的春水绵绵不绝抒发了亡国之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借月亮的阴晴圆缺抒发了人间悲欢离合之情……这些都是借物抒情。这堂课我们来学习“借物抒情”。

写作导航

一、什么叫“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是一种十分美妙的写作手法,它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从古至今很多文章里面都有借物抒情的运用。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明月丽日,白云彩霞,瑞雪苍松等,往往承载着人们无限情思和理想,“借物抒情”就是写作者通过对某种事物(动物、植物、花草)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人

生的感悟、思考。这类文章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作铺垫的,作者通过物象的特点,由表象到思想,由有限到无穷,由具体到空灵,由物态到人情,实现物与情的完美结合。

二、“借物抒情”的方法

1、明确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

学会构思,让你赢在下笔前_如何构思写作指导

更新时间:2023-02-07 14:41

构思是指在动笔作文前,对文章的内容、表达方式和结构层次的总体设计。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里详写、哪里略写的问题。它是作文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具体地说,文章构思就是对选材过程中所选的材料作分解和组装,使之有序化、审美化的思维过程,因为每个人的大脑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分解和组装的方式也呈现多种多样,这里介绍几种大家常用的构思法,以打开同学们构思的路子。

1、一字(词)贯穿构思法

一字(词)贯穿,是提在构思文章时,选择一个和中心思想紧密相关的关键字或词连接文章的所有材料,从而形成文章的骨架。如《背影》一文,就是采用一词贯穿构思法,文章从始至终以“背影”一词不达意贯穿全文,使读者深深体会到一颗慈父心,体会到父子之间的深情。运用此法,要注意文章要扣紧一个字或词来写,只有这样,才有条件以此为辐射点,进行多角度的思维,才有利于有层次地、深入地进行描述或抒情,使文章丰满而有韵味。

2、片断组合构思法

片断组合,是指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生动的典型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的片断组合成文来表现一个主题的构思方法。用这种方法构思的记人、叙事、写景的文章,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

运用片断组合的构思法需要注意的是:

初中作文指导_学会积累,写好文章

更新时间:2023-02-07 14:41

初中作文指导_学会积累,写好文章

一、作文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作文攻略——学会打腹稿_小学写作指导

更新时间:2024-05-09 02:40

打腹稿,就是想作文。动笔之前,要首先依照“破题→选材→结构→技巧→表达”的步骤去想、去设计,在头脑中充分酝酿,对材料进行心智上的剪裁,理清基本的写作思路的过程,就是“打腹稿”。其实,我们每个人写作文都是要想的,即使是那些拿起笔来就写的同学,他也要想,只不过是他边写边想罢了。问题的关键是:有的人想得好,有的人想得不好;有的人会想,有的人不会想。一些作文写得成熟的同学,给人的感觉好像没有打腹稿,其实是打了的,只不过没有从理性上总结,没有意识到而已。

可以说,没有不打腹稿的作家。鲁迅写文章前总要“凝思默想”,这个“凝思默想”就是打腹稿;叶圣陶提倡写文章时必须“想清楚了再写”,“想清楚”就是打腹稿。腹稿的有无和是否成熟,决定着行文的速度和文章的成败。写作名家与高手之所以成功,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写作本身,而在于“写作之前”或“写作之外”的符合实际的“打腹稿”的工夫。因此,要想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独有的思维,我们必须学会打腹稿,并养成打腹稿的习惯。

怎样练习打腹稿呢?一般可以按下面的步骤来做:

一、想→破题

破题就是准确地审题。作文必须符合题意,就像“戴着镣铐跳舞”,既要受到严格的制约,又要展示出自己独有的文采。一旦出现跑题、偏题,将会“全功”尽弃。破题是成就一篇好作文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学会借物喻人技巧_小学作文写作技巧

更新时间:2023-02-07 11:16

学会借物喻人技巧_小学作文写作技巧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也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如《落花生》,全文讲述“我们”全家欢度收获节,边品尝新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人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有这样几段话: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这几段话就运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怎样做人)的方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我”从父亲的话中体会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认识得到了父亲的肯定。这就像画龙点晴一样,很自然地表达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让学生学会描写、善于描写的方法_记叙文怎么写

更新时间:2023-02-07 11:16

让学生学会描写、善于描写的方法_记叙文怎么写

小朋友们常常写记叙文,但写起来却不能令人满意。说它不完整吧,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包括起因、经过、结果)这些记叙文的几个要素也都有了,但总觉得无话可说,只能写个极短的,并且还是平平淡淡的。

如有位小朋友写了一篇《浇花》:“我把书包放在教室里,就拿了喷壶给校园的花坛浇水。花坛里种着好多种花。这些花长得很旺盛,花开得都很好看。我浇完水,就回教室上课去了。”这篇作文很空洞,只是干巴巴地叙述了浇花的大概的过程。喷壶从哪儿拿来的?到什么地方去装水?花坛里栽些什么花?这些花怎样旺盛,怎么好看?花儿喷上水后,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态?自己当时有怎样的心情?这些方面都没有作具体的描写。

记叙文中没有具体细致的描写,就不可能给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不可能生动感人。有一篇《顽童阿吉》的故事,作者是这样描写阿吉的肖像的:“阿吉瘦精精,一副黑黑的脸。两只眼睛滴溜溜的格外灵秀。右边那个鼻孔里常挂着一串鼻涕梭来梭去,也不擦掉,使人见了有些邋遢的感觉。”作者象个画家,抓住特征,仅仅几笔,就把阿吉的形象刻划出来了。假如叫有些小朋友去写,他可就“阿吉很瘦很黑,有点邋遢相。”这么一句。

小学生作文写作技巧:学会借物喻人技巧

更新时间:2023-02-07 11:16

小学生作文写作技巧:学会借物喻人技巧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也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如《落花生》,全文讲述“我们”全家欢度收获节,边品尝新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人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有这样几段话: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这几段话就运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怎样做人)的方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我”从父亲的话中体会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认识得到了父亲的肯定。这就像画龙点晴一样,很自然地表达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学会运用“的、地、得”_小学三年级作文指导

更新时间:2024-05-10 06:45

问:语文教学不主张讲语法知识,那么怎么让学生学会运用“的、地、得”呢?

答:在这方面许多老师创造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他们不讲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概念,而是具体地告诉学生,表示动作的词语,比如“说”“跑”,前面用“地”;表示一件东西或者人的词语,比如“书包”“小明”,前面用“的”;表示一个动作、一种状态进行的程度,比如“高兴”,高兴成什么样呢?高兴得跳起来;“笑”,笑成什么样呢?笑得直不起腰来。那么,在这个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语后面就用“得”。这样,在遇到不知道该用“的、地、得”哪个词的时候,就想一想,这个字的前后各是什么。还有的老师让学生记住:(什么)的(东西),(怎么)地(做什么),(做)得(怎么样),这些做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