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头脑的作文,描写头脑的作文

清醒头脑-议论文12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2 19:58

“横在昏睡和清醒之间的距离才是最大的距离,横在欲望和行为之间的空间才是最大空间。”由此可知:清醒的头脑并付诸切实的行动,事情往往会事半功倍,更加容易接近自己的目标。

什么是“清醒的头脑”?清醒的头脑是理性大于感性,时刻保持理智,他们会对一切事物有清晰客观的认知,对自己真正的追求了如指掌,有着明确的目的。“切实的行动”即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行动,坚贞不屈地实现。

现如今头脑清醒的个体或是群体并不少见。我们老师曾让同学们写下过自己目标大学,其中四分之三的同学都有明确目标,快速写下,在这之后我有观察过那些把一流大学当做自己目标的同学,发现当他们的目标再次被强调后依旧像以前那样我行我素,认真的同学仍然努力学习,但是草草学习的同学却依然没有为自己的目标明显地付出且成绩仍处于中下水平。且不说他们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知,就是实际的奋斗都没有过,显然如愿以偿的几率很小。也许有一部分人在清醒了头脑后仍是迷茫的,但一定还会有一部分人是安于现状,盲目自信地认为自己一定能达到期望,我将这类人归为“清醒地自弃”。他们已有了目标但却惰于付出,这莫过于是欲望和行为间最大的空间!清醒地自弃是可惜的,这比昏睡离期望更加遥远。

写给一位有经济头脑的人的信_书信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9:01

你好!每当我看到你圆圆的脸,乌黑的头发,大大的嘴巴,转来转去的眼睛闪着狡黠的亮光,我就在想,你是不是又在琢磨什么鬼点子吧?

这不,你又耍起了小聪明:“兄弟,借你的卡我用一下嘛,我没钱吃饭了,下星期一就给你还钱。”我一次又一次地相信了你,可是每到下个星期一,你不是说忘了就是耍赖不还。

你的不守信倒也没什么了,而我真正“佩服”你的是,你有一个“经济专家”的头脑,将来一定可以成为亿万富翁。

那是一节美术课,同学们都动手画起了风筝,而我忘了带铅笔。听着同学们的铅笔在纸上画画的沙沙声,我心慌得不得了。看到不远处的你,想找你借支铅笔用,而你却一点儿面子也不给,脑袋摆得象拨浪鼓。

想起美术老师严厉的样子,我向你央求地说:“借支笔用用吧,借我卡打饭的钱就不要还了。”呵呵,这可是我自个儿说的,我也不后悔了。吃饭的钱可以买很多只铅笔了,一般的人应该会高高兴兴地把笔借给我的,而你,未来的大商人,绝对和一般的人有着不一样的想法,却没有轻易答应我,厚颜无耻地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下周一再把卡借我一用,我就借给你笔。”呃呃,这不是乘人之危,得尺进寸吗?

还有一次,你说我弄坏了你的玩偶,装出一幅心痛的样子说:“这些玩偶是从国外进口的,你弄坏了三个,一个六块钱,一起是十八块!”而在我看来,这些玩偶绝对值不了那么多钱的。

《孙正义的头脑》_读书笔记10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2 20:02

三木雄信先生所著的《孙正义的头脑》对孙正义的经营理念进行了详细深刻的解读,全面呈现孙正义的人生经验、管理之道、经营策略及对信息革命的认识,充分揭示其超常的管理之道和超群行动力。

孙正义先生一直推崇的经营方针“风林火山”,出自《孙子·军争》:“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指一个公司好比一支军队,在行动时快的时候要如风一般,队伍要整齐。攻势的时候要向烈火一样猛烈,防守时应当像山一样巍然不动。

对文中涉及“疾如风”的部份,笔者经过认真梳理,感觉“疾如风”对于我们现在的工作有相当大的启示:

只有快乐是不够的_观看《头脑特工队》有感7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2:19

我看过的电影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头脑特工队》,这个电影主要讲的是一个叫莱利的小女孩大脑里发生的奇妙故事。

莱利的大脑就像一个控制室,里面有好多人物,他们是乐乐、厌厌、怕怕、忧忧。乐乐表示快乐,怒怒表示愤怒,厌厌表示讨厌,怕怕表示害怕,忧忧表示忧伤,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设计头脑浏览器_关于创造的作文250字

更新时间:2024-05-12 22:30

我要发明一台头脑浏览器!

懒人必备!只要把它戴到头上,就可以随心使用啦。比如,在心里默念一下“我要上网”,大脑就可以想到各个网站的名称,在心里默念一遍就可以上网了。这样即不伤害眼睛又方便,对大脑完全没有坏处。

它还可以和世界另一端的人对话,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大脑里想一遍就可以对话了(在对方也使用的情况下)。这样即不浪费电,更不浪费话费。还可以购物,查找吃饭地点,在旅游时查找景点、酒店等等……

你是不是很喜欢它,虽然现在还没有,但是一定会发明出来的。如果发明出来,我敢肯定它必定会成为那个世纪最受欢迎的发明创造。

《把头脑打开一毫米》读后感_三年级读后感250字

更新时间:2023-02-03 15:53

我很喜欢《把头脑打开一毫米》这本书,在遇到数学问题时看看它也许不错。

《把头脑打开一毫米》主要讲述了美国的一个生产牙膏的公司,每年营业额蒸蒸日上。不过,业绩进入第十一年,第十二年时,则不如前十年好了。于是董事长召开了会议。

会议上,一位年轻经理提出将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的建议,总裁马上下令更换新的包装。

试想,每个消费者多用一毫米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费量会多出多少呢?这个决定使公司第十三年的营业额增加了32%。

这让我明白了当我们面对新知识、新事物或新创意时,千万别将脑袋密封,置之于后,应该将脑袋打开1毫米,接受新知识、新事物。也许一个新的创意,能让我们从中获得不少启示,从而改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