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东坡的作文,描写苏东坡的作文

2016年高考作文素材:苏东坡永远的西湖

更新时间:2024-05-01 17:41

前年的冬天,读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后就客居岭南了,岭南的惠州古为瘴疠之地,是苏东坡被贬后流放的地方。惠州有一个城中湖,叫西湖,有八十平方公里之阔,是杭州西湖的两倍,其五湖六桥八盛景都因留有苏东坡的痕迹而久负盛名。因为景仰、猎奇,我慕名去了惠州的西湖,觉着这岭南之地的西湖有着与杭州西湖一样的韵致,同样的苏堤、孤山,同样的一湖碧水,但惠州西湖苏堤两旁、沿湖岸一溜溜的榕树遮天蔽日,咋一看,就比杭州西湖的妩媚多了一份难得的厚重与古朴,而且因为地域之优,它的绿,绿得更肥、更腻、更长久、更可人,我不由得更喜欢惠州的西湖了。所以,去年孟冬时节,我从中原来岭南躲冬,惠州成了我寓居的首选之地,于是,我的以有大把的时间游走在惠州西湖的角角落落,体味一个文化巨人与两个西湖的文化因缘。

你在我心中_写苏东坡的作文9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9 15:19

穿越时空的长河,你的身影定格了我的旅程,从此你所走的每一步,都让我对奋进有了新的注解。

你十岁便可成诗,二十岁便中进士,别人看到的是你的天资聪颖,而我看到的是你辉煌的背后的坚持与不着追求。当与你同年的孩子都还在泥地里嘻戏,而此时你已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当与你同年的孩子都还在懵懂的成长,而此时你已对母亲说你要成为像范榜(曾因极力上谏而遭诛杀)的人。

在同年的孩子中你最刻苦,也最懂得上进,也就是因为你这些奋进的品行也注定了你不平凡的人生。“人生何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你曾这样写过你对人生的注解。同样你的人生也是这样云淡风轻,为官期间,你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你处处遭遇贬谪,但是就在你贬谪之中我看到了你不懈的努力,你奋进的身影。

在被贬杭州期间,你积极的投身为百姓谋福的事业当中,兴修水利,加大建设,至今,杭州任留着你当年修建的苏堤,西湖也因你而得名,你离任时,杭州百姓夹道含泪想送。在任徐州太守时,恰逢黄河泛滥,你奋不顾身的投身治洪当中,甚至在危险的时候你将住处搬上拦洪大堤,最终你的义举感动了全城百姓,人们纷纷前来治洪,徐州也因此免于水患。

我看到你将你的生命同人民大众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你的奋进是为民请命,你的奋进是为民谋福。

不朽_读《苏东坡传》有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2 09:16

他没有李白一身白衣任意飘于雨雾间的仙气,也没有杜甫忧国忧民古朴笔墨中寄托的深厚情思,但他“大江东去”,“自比闲人”的豁达豪迈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林语堂先生说:“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不错,一提到苏东坡,必会让人感叹这文人活得精彩,他拥有文坛上首屈一指的地位,政坛上的巧舌如簧,高瞻远瞩,着实是难得的才干,家庭中有一个有思想的父亲,有肯为自己操劳的妻子。当然,人生中难免会有波折,但贬谪途中的他,一直把着乐观上进的心态,让他的人生又得到了升华。

他的诗词不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圆时的仰望,醉意中的苦闷,最后都化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亲切祝愿,如茶香般的淡雅,如绸缎般的朦胧,让这首诗的芳华缓缓流入人们的心田。笔锋下的百变,不得不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又是一千古不朽的佳作。赤壁战场上的烽火狼烟,惊涛乱石;公瑾谈笑风生中的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在他的笔下淋漓尽致。苏东坡,他有闺秀之细腻,浪子之气概,诗词的两极变化,让他成为世人口中的神话,不朽的经典。

责_写给苏东坡先生的信9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10

尊敬的苏东坡先生:

晚辈有幸品味了您的诸多作品,并有感而发于此:千百年的传颂,造就了您流芳百世的美名;千万里的距离,却隔不断那经典散发着的陈香;千亿次的悲叹也无法挽回您受过磨难。那么此“责”在谁?

您才华横溢。您的诗篇是微言大义、引人深思、振聋发聩的;您的赋作是文不加点、豁达爽快、意味深远的。您曾用“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岁烟雨任平生。”来抒发您心中的豁达;您曾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修井白发唱黄鸡。”来激励自己,更激励了世世代代的后人。您曾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来抒发您心中的悲叹和向往。然而更令我惊叹的是:您在官场与文场都被泼了满身的污水后,孤处黄州的您却还能有如此抱负,可见您的容性之大。这就是您对自己的“责任”,乃至对全天下的“责任”。

作为后人,作为旁观者,更作为一个明辨是非的人,我只能叹之曰:您用精美的诗赋“抱”了天下,而天下却用“小人”的行为“负”了您。我不禁怀疑,您的绝世才华到底是助了您还是害了您啊!?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啊!其实,我真的好想把那些加害于您、无中生有、不明是非的人名向您揭发,因为他们的行为时那样的卑微、下贱。但是我想来,以您的胸襟,您应当是不愿再深究其责的。故我只能告诉您:”天妒英才“这四个字便是对您的经历的做好、最讽刺的诠释了。

苏轼与苏东坡_围绕苏轼的作文9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2 06:57

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会说我犯了一个历史性错误。苏轼,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但我却认为,在文学史上,这两个名字的含义不尽相同,而只有“苏东坡”这三个字,才有资格名垂青史。

宋仁宗年间,苏轼生于四川眉山,自幼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就考中了进士,带着一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踏进了北宋黑暗的官场。

自古以来,大文豪的仕途多不得意,因为他们太单纯,不能适应那种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苏轼也不例外。宋神宗年间,苏轼被贬黄州——他人生的拐点到来了。

我想后人应该感谢当时的北宋朝廷,因为苏轼如果没有被贬,终其一生恐怕也只能成为一个平庸的政客,一个吟风弄月的词人,却永远不会成为那个引领整个宋朝文坛的大文豪。

话虽如此,苏轼是肯定不会感谢朝廷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中间含蕴着的千言万语,哪里是一首三五分钟的流行歌曲《寂寞沙洲冷》能说的清,道的明的呢?

一丝惬意心中来_围绕苏东坡的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4:59

每每一阵秋风夹杂着几许秋意袭来,总会想起许多年前,在黄州那朦胧春雨里,静听雨打竹叶的男子,那个做得一手好菜的诗人。

自从知晓了《苏东坡》这一大型纪录片,我便疯魔般的爱上了它。在家里看完了全集,不由得为苏东坡的一生而感叹。

当年他因年少轻狂,被人妒忌,成了“乌台诗案”的受害者。后被贬黄州,做一个小地方官。

某日,他途径竹林,见天气尚好,便背了竹筐要挖野笋吃。可岂料天气突变,转瞬便就落了雨。行人慌寻避雨之所,独他一人,静站竹林中,听雨打竹叶,道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雨落风起,在料峭春风中,苏东坡静心倾听,何尝不为一种惬意?我坐电脑桌前,嗅着穿越百年的竹叶香,一丝惬意自心中升起。

后来,他辗转到了黄州,认识了许多同样遭贬谪的文人骚客。他们志趣相投,谈笑甚欢,仿佛他们是被眷顾的有福人。

当时黄州严禁百姓私宰牲畜,老百姓要杀牛羊,都得上报。可苏轼不管呀,他从邻居家讨来了一头病了许久,不能耕作的***牛,和他的难友们翻墙出了城,在他的“东坡地”上起火烤肉分食母牛。以至于一众许久未沾油水的文人都摒弃形象,撒丫子吃得欢乐。几人吃着聊着到了深夜,城门关了,又乐呵地翻墙回去。他到家中,拍门许久,又没带钥匙,无人回应,颇乐曰,“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苏东坡传读后感-读后感13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4:56

孔子、李白、苏轼,诸如此类名流大家孜孜不倦地活跃在我们的课本中,被后人冠以文学家、教育家等名号,神坛高筑,仅凭几首诗歌词赋太难判定这个人究竟是何种情怀,所写的诗词是逢场作戏或是发自肺腑?

而他们的自传他传无疑是相当不错地资料借载,我们知晓苏东坡,因为他旷达的诗歌文风,他乐观豁达的语言,当然也少不了他与政敌王安石的处处交锋。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中评价苏为“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与百姓亲近的政治家”字里行间有对苏大善大美的极力赞扬,而为衬托苏的高度,王安石不得不被作者牺牲,“王安石的新法,正是一切集权制度的集中体现……他信奉“一个国家、一位领袖、一个声音”的信念”又以王类比王莽、希特勒,更批为“妄想狂”,仅凭我个人而说,看起来对王是否有些不公,“一个国家、一位领袖”是很明显的法家思想,林即以一个后世的眼光评判,更类比希特勒。这只是在当时大环境下文人思想的局限性。传中对王安石并不仅一此批评,但……窃以为没必要,王在苏乌台事变时“一言而决”救其性命,与苏交往也极有风度,而作为苏传的撰写者,林先生看起来比苏还憎恶王,有点有趣,个人色彩算是浓烈,也可足见林对苏的狂热仰慕。

苏东坡传读后感-读后感9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4:56

一提到苏东坡,总会让人产生敬佩之感,因为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苏东坡传》以苏轼的一生为主线,他黄州四年生活及心路历程为重点内容。通过古朴的语言,从文学、艺术、美食、情感等多角度解析了苏东坡的传奇一生和他至高无上令人惊叹的品性,让我感触颇为深沉。

公元一零五六年,年满十九岁的苏东坡初次离开生活将近二十年的故乡湄州,前往汴京科考。

那年,他遇上了主考官,北宋文坛的领袖欧阳修。欧阳修阅卷时,读到一篇文风质朴而明怀太志的文章。欧阳修本以为这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避嫌予了一个第二名的成绩。当拆去糊名的纸片,欧阳修才发现,作者并非曾巩,竟是苏东坡。欧阳修不禁感叹道,“三十年后,无人再知我欧阳修,只知有苏子瞻。”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被欧阳修的话所震惊。欧阳修身为诗词大家,他慧眼识珠,能对年轻初出茅庐的苏东坡如此赞誉,可想苏东坡那是怎样的文采啊!十年后,果不其然,正如欧阳修所言,苏东坡名震北宋文坛,三十岁便成了文学大家。如此来说,苏东坡从小就与文学有法着不解之缘。

谁知世事难料,苏东坡因诗闻名于世,却也因诗零落下狱。

《苏东坡传》读后感650字

更新时间:2024-05-02 10:07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真的是毫无头绪,而且也读下去,便将它暂时冷落。可如今我又想起苏东坡,我渴望了解他,于是再次翻开了这本《苏东坡传》。

苏东坡的这一辈子可谓是吃了不少的苦头,所以我称他为“苦了一辈子的诗人”。但是尽管生活困苦,他总是豁达乐观,所以他那无人能敌的阳光心态也是拜吃了太多苦头所赐。

在一零三六年12月19日,这位伟大的诗人诞生了。苏轼在他十岁时,已能写出出奇的诗句。而他的父亲苏洵进京赶考,结果名落孙山。苏洵败在了需要有相当的艺术情绪的做诗上,这一点苏东坡比他强。果然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啊!

在苏轼与苏澈刚二十有余时,和父亲已是朝廷命官。只是,这时的苏东坡初入官场,还不够成熟老练,他的妻子帮了他不少忙。苏夫人能够看出别人的短处,苏东坡恰恰不能,所以妻子对苏东坡的忠言他也听。苏夫人或许是参透了“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橘”的道理吧。

苏东坡传读后感-读后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2 11:25

他没有李白一身白衣任意飘于雨雾间的仙气,也没有杜甫忧国忧民古朴笔墨中寄托的深厚情思,但他“大江东去”,“自比闲人”的豁达豪迈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林语堂先生说:“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不错,一提到苏东坡,必会让人感叹这文人活得精彩,他拥有文坛上首屈一指的地位,政坛上的巧舌如簧,高瞻远瞩,着实是难得的才干,家庭中有一个有思想的父亲,有肯为自己操劳的妻子。当然,人生中难免会有波折,但贬谪途中的他,一直把着乐观上进的心态,让他的人生又得到了升华。

他的诗词不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圆时的仰望,醉意中的苦闷,最后都化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亲切祝愿,如茶香般的淡雅,如绸缎般的朦胧,让这首诗的芳华缓缓流入人们的心田。笔锋下的百变,不得不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又是一千古不朽的佳作。赤壁战场上的烽火狼烟,惊涛乱石;公瑾谈笑风生中的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在他的笔下淋漓尽致。苏东坡,他有闺秀之细腻,浪子之气概,诗词的两极变化,让他成为世人口中的神话,不朽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