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巷的作文,描写古巷的作文

聆听古巷的呼喊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5 01:44

当“纯真”与“幼稚”都在一个城市中消失了以后,这个城市就可怕地长大了。生活在这样一个变化迅速的城市里,我每天都体验着应接不暇。市中心高楼大厦林立,江边的人工绿化带展现,城市的街上是喧哗的,是繁忙的,耳边充斥着硕大的音乐声。这就是现代带给我们的礼物,可我却迷恋于历史留给我们的沉淀。

天空中布满了云,空气中有朦胧的雨点。我走在一条坐落在市中心的古巷。这条古巷像一条小溪,潺潺流淌在城间。这条古巷十分狭窄,静谧,与众不同。两边是古老的两层小楼,矮矮的屋顶盖着厚重的瓦片。屋角长满了浓密的青苔,碧绿的一丛点缀着美好的曾经。这条古巷有着最古老的取水方式——手压取水。我把手放在把手上,一阵清凉沁入我的手心,雨滴也顺着把手滑落,沾湿了我的手心,亲吻了斑斑锈迹。

屋内传来了人们说笑的声音,夹杂有些我听不懂的方言,为这里的静谧增添了生动。他们的言谈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惬意,也有我所无法感受到的安逸。

雨丝交织在一起四处飞舞,门前的小沟中有早晨人们挑剩的菜叶,井边倚着出行用的自行车,还有门口那棵安静的古木,勾勒出了一幅城市中的“纯真”与“幼稚”。

如果我是那条古巷,我渴望被人们忆起,又不愿意被人们忆起。

烟雨古巷-游记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4:57

烟雨笼罩下的古巷,犹如那位多情的诗人,残败的古树正摇曳着她的风姿,似乎在努力证明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渔歌低吟,江南烟雨迷蒙。

我踏着你的路,带着你的一袭书卷,揣着你的遗愿回到了你离开时的小巷,立在你走过的路的一头。

我仿佛看到了你当初的烟雨迷蒙的小巷。我竟信了你,撑了把油纸伞,走了进去。我想要替你寻到那位丁香一般的女子,告诉她你的梦与遗憾。

可如今烟雨笼罩下的雨巷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它里面是一群精心修筑的明、清民居,大多是白墙青瓦。高高笔直的风火墙,连成了一片,隔断了天空。那里古木环合,泉水夹带着野花流过去,这些古木中不乏千年以上的椿、槐、松,它对古巷的遮蔽更使得其更具有神秘意义。

我踏着你的路,带着你的梦回来了。他们大概看出了我与你的相似,可他们又摇头了,“你不是他,他不一样。”是啊,我又怎么能和你一样呢?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正如古巷存在的意义。

可实际上,自从雨巷成为外来者的观看之地,雨巷便逐渐迷失它原来的本性。它所有的摆设,都只为博游览者的一笑。在科技进步,经济发达的今天,文化却日渐萎缩。人们为了商业价值与经济利益,不惜把雨巷与文化联系割裂开来。这是何其的可悲!一张门票便可进入的价值是多么地下。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是否有注重精神上的需要。

古巷老街——怀念故乡

更新时间:2023-02-05 14:42

那是一条老街,简陋的装修在无数个风风雨雨中维持了我的整个童年,潮湿的石板路直至今日依旧没变。

老街里没有很多店铺,星星零零的几家水果店、糕点店还有杂货店。小时候总爱被外婆牵着手去菜市场,而老街就是去菜市场的必经之路,店铺的老板娘看到我总会宠爱的捏捏我的脸,我的脸似乎生下来就是被捏的份,不论是谁都喜欢捏我的脸。喜欢和外婆一起去菜市场,不仅是因为可以挑自己喜欢的菜,还可以去赚点吃的。甜甜的一声阿姨好,或许就能有一大把糖果赚到啦!明明开心的不得了却还是要故作客气地推辞一番,几个回合之后,来之不易的糖果稳稳当当地进入到我的“锦囊”之中。水果摊上是一个慈祥的奶奶,对每一个顾客都很热情,看到我更是笑容满面,不住地往我手里塞荔枝桂圆等小水果,嘴馋的我对这些哪有抵抗力,小手已经拿不下这么多东西了,又是一塞,两个口袋都变得鼓鼓的,很是可爱,圆圆的小脸又是被捏,算了,被捏就别捏了吧,这么多好吃的,已经够补偿我啦。

古巷新韵_古巷抒情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3:26

离姑奶奶家不远处有一条巷子。高高的梧桐,青黑的石砖,密密的青苔,那是一条承载着时光的巷子,在我记忆里它仿佛一直静静地伫立……

那巷子曾是兒时的我的乐园,巷子比较偏僻,几乎没什么人来。石砖的墙缝里钻出来的小花小草,采几朵别在头上,可让同龄的小女孩羡慕上半天,这往往是我最得意的时候。

巷子尽头有一扇门常常是紧闭的,上面贴着门神的年画,微微有点儿北京四合院的韵味。院子里的高大梧桐,浓荫匝地。父母总是不让我靠太近,我却背着他们趴在门上探个究竟,门里时不时传来“咿咿呀咿”的唱音。

哦,那是戏院,专唱老长沙花鼓戏的。

“打锣打到林家溪,三老倌找我报消息。林十娘今天清早起,放出来鸭子又放鸡。我正要找她去讲理,林十娘迎面笑眯眯……”有人在唱戏。阳光透过高大的树冠,浅浅斜斜地挥洒下来,投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像是一只只被定格了的蝴蝶。我听得熟悉,听得入迷,都是极有韵味的湘音。

听一会儿戏,唱戏人休息时,我再四处走走,巷子里还有虫、蝉脱、知了、蟋蟀……蝉脱我是不怕的,不像那些小女孩,儿时的我更像是个野丫头:会用树叶吹出声响;辨得出哪几种果子是可以吃的,哪些是有毒的;会用树枝做成弹弓,会捡虫子吓那些小女孩。可以说,在巷子里,有我童年的欢乐。

游古巷--井亭巷_描写古巷的作文10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3:23

前些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访了泉州的古巷。

我们来到了妈妈居住过的地方——井亭巷。当我们脱离了繁华的大街,来到了静寂的小巷;脱离了拥挤的车流,来到了只有偶尔几辆老式自行车经过的小巷;脱离了喧闹的人群,来到了就算远方孩童的笑声也能听得一清二楚的小巷……

这是一个有些温暖又潮湿多风的下午,落叶簌簌地从树上飘落,好似一只只折翼的燕尾蝶……

我们走在有些泛青的石板路上,一边打量着这个与城市格格不入的一切……

石板路的两侧是两条细细的小水沟。妈妈笑着告诉我和爸爸,有一次外公出去应酬,回来时醉醺醺地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摇摇晃晃地往家赶,那时巷子里没有路灯,一切只能凭着人最原始的感觉摸索着进行。外公头晕眼花地骑啊骑,骑啊骑,结果晃晃悠悠地把自行车骑进了这两条小水沟后中的其中一条水沟里去。眼冒金星的外公挣扎了半天,也没把自行车从水沟里拉出来,最后,外公干脆头一歪,倚着石墙,呼哧呼哧地睡着了……。我看着已经微微长出杂草的,基本上废弃了的小水沟,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张泛黄的画卷,当年发生在这儿的喜怒哀乐像放电影似的在我眼前流动……

终于,我们来到了妈妈当年的家。

古巷-散文作文25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8:55

从古巷的这一角至那一角。

脚下踩的是青石板——由于古巷长年潮湿,上面早已爬满了幽绿的苔草。头顶着的却不是玻璃般晴朗的天空,早些年巷中是置了许多水泥桩子的,而电线则从那本就不算宽敞的巷口上方一束束牵了起来。

偶有人会再走这些巷子,一来,老人怕从这儿磕着碰着,二来孩童们不知从哪家的碟片机里看了鬼神妖怪,死也不想昂首穿过。最后去探索的也只剩了些青年人。或许有这巷子的原住民,终究捱过了政府高压,整日拿了方凳,扎根在自家门口,门上“紫荆世第”四个大字好不显眼,看似悠闲。但人终究还是萎了下去,整个神神叨叨,眼神都木了。

夹杂着青苔有些刺鼻的气息,我又从古巷中领略了一回人情世故。

古巷_六年级写景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1 11:58

晨光微透,露水还在来回滚动,新叶还在萌芽,忙碌了一天的人们还在睡梦中。但古巷正如一台机器,早早便运行起来。

刚一走到巷口,便闻到了一股饭菜的香味,这是大城市所没有的,而这里却浓郁得让人陶醉。放眼望去,古巷红砖黄瓦,虽已破旧,但在月光下仍显出朦胧的美,展现出那残留于世的古韵。古墙旁,几棵老槐树扭着他那苍老的身躯,将时光定格在那里。记得小时候我就在那边玩,转眼十年一晃而过,少时的记忆已然不在,但老树还在,也许这就是岁月的见证。

在徘徊中,我找到了那味道的源头——一个小吃摊,它倚靠着古墙,一个小推车加上一张案板,一炉旺火,心灵手巧的人把它改成了“移动餐车”。还是那位老奶奶,一个人在操劳,一块木板上歪歪扭扭写着“菜单”,她手握炒菜的铲子,滚滚白气从锅里腾起,缥缈而出,与红墙黑砖形成一种无比和谐的色彩。小吃摊旁,站着几位身着西服的年轻人,双手端着碗,嘴里哈出热气,每一口都在品味……

雨昨晚下过,小车后的沙地满是稀泥,古巷铺着青砖的路上全是小水洼。太阳渐渐升起,阳光折射出金黄的光泽,在红墙上闪烁着,宛如一只只小精灵,欢快地跳舞,为这古巷平添了几分生机。人们被晨曦温柔地唤醒,一个个行色匆匆地赶路,偶见几个小孩飞奔过古巷,笑声在古巷里回荡……

学问藏在古巷间-记叙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5 19:38

晨光熹微,天边的第一缕阳光洒向世间一角,晨雾氤氲的古巷被唤醒了。

顺着青石板铺成的小路,缓缓走进古巷。巷子两旁,排列着一些手艺人的小摊位。我在一个放满彩色泥人的摊位前停了下来。

这时一位制作泥塑的爷爷的摊位。老人正在调制着黏土,不断地揉搓。见有人来了,便开口介绍:“泥塑在我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还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爷爷便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制作泥塑的学问。片刻过后,一只栩栩如生的燕子就做好了,实在是令人佩服不已。

阳光已将古巷彻底照亮,人也多了起来。我摆弄着手上的泥塑,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小宅门前,轻轻扣响小门,一位慈祥的奶奶缓缓迎出,将我领进这个古朴而不失典雅的房子。

奶奶是一位手艺精湛的中国结制作人,这间小房子,便是她传授手艺的地方。房里各式各样的中国结与棕红色的墙壁相呼应,显得格外喜庆。来访的人逐渐变多,奶奶便开始教我们编织中国结。时间在一点点流逝,我们对中国结学问的了解,也越来越多。离去之时,每个人的手里都多了一个红艳艳的中国结。

日头已渐渐偏西,沿着古巷一路向前,静赏中国结在微风中摇曳。我向巷旁一个香气四溢的摊子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