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承的作文,描写传承的作文

在传递中发展_传承作文850字

更新时间:2024-04-30 22:10

技艺在传递中日益精湛,文化在传递中步入辉煌,科技在传递中发展,人类在传递中成长。在我们的生活中,传递无处不在,父母将他们的生活经验传递给我们,老师们把文化知识传递给我们,我们总是活在接受传递与传递者之间,我们总会把接受的事物在我们的心中加以提炼,加以升华,加上自己的见解,而这个过程,就是发展。

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传递。从书法的发展中我们便可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从古老的篆体,到秦时的小篆,再到隶书、楷书、行楷、宋体、草书,最后发展为百花齐放的书法艺术。这一个过程中就包含了一代代人的传承,发展,从繁到简,从古到今,一代一代的书法家们在接到前人传递的技艺后,经过自己的思考,研究,创新,扬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为一代又一代,一种又一种的字体,若不经过这一代代的传递,仅凭一代人便可以把书法提升到如此高度吗?这显然是天方夜谭。

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话题作文10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1 13:38

天空湛蓝,云儿洁白,鸟儿振羽飞翔,风儿柔柔地吹拂着——一群红着脸庞,扬着笑脸,哼着歌儿的孩子们走过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与和善的大人们相互问好,走进大自然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我们郊游去!

他们是那么的快乐,周遭的一切是那么的美好。可我们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是用什么换来的呢?前两天刚读了《红色文化》一书,眼前的情景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句诗句:“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这不朽的诗篇,其字里行间无处不洋溢着共产主义战士对党和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

我们读过《丰碑》,军需处长把棉衣全都发给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的衣服冻死在雪山之中;我们读过《金色的鱼钩》,老班长钓鱼照顾伤员,自己却只啃战士们吃剩下的鱼骨头,最后饿死在草地里。

是什么力量让这些革命者面对死亡无所畏惧?又是什么力量让这些无名战士把死亡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是信仰的力量!让这些可亲可敬的革命前辈不惧任何艰难险阻,无畏任何威逼利诱,坚定不移地为革命而英勇献身。

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议论文作文10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1 22:20

红色,象征着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翻开崭新的课本,一次次捧读写满了苦难与辉煌的革命故事;当我们坐在温暖舒适的家里,一次次聆听祖辈们讲起那些峥嵘岁月的往事,于是,在儿时的憧憬中便留下了红色的印记。

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它孕育了光照千秋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先烈们,为求国家解放,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不畏牺牲,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用信仰和决心,写下了人类历史上彪炳史册的壮丽诗篇。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正体现了红军们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革命精神。其中有许多催人泪下的故事,令我们感动不已。

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谢亦仙,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都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小谢因体力不支,牺牲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归还这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们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谢亦仙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地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把生的希望给了老百姓一家三口。

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话题作文12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09

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作为炎黄子孙,一个中国人;就算时间再怎么推移,不管是十年、二十年、一百年,长征精神、五四精神甚至延安精神都是不可能被时间遗忘的。这些革命精神都已经成了我们刻苦铭心的不能忘记的回忆,它时时刻刻的激励着人们与时俱进,奋发图强。

手持屏幕,传承文化-议论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09

沧海桑田随时迁,日新月异换新颜。随着科技发展,各类电子屏幕横空出世,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后,这代青少年的文化认知也在屏幕下改弦易辙。依笔者之见,当下青少年应在屏幕中立足时代,传承文化。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优秀文化仍需传承。在当代青少

年中,手持屏幕已成重要标记。而更多“网络文化”如潮水般奔涌而来之时,优秀传统文化也逐渐被遗失在角落。青少年们开始如影随形地紧随网络热梗、网游,成为顶礼膜拜的信徒。诚然,屏幕中的世界异彩纷呈,屏幕中催生出的文化令人耳目一新,但我们仍需心系优秀传统文化。林清玄说:“抛弃传统的人,是不可能走远的。”有语也云:一-味穷追猛赶而忘掉过去是荒谬的。固然,因为有了各种屏幕,我们的生活方式

也产生诸多变化,但身为青少年的我们,也不应迷失在这波涛汹酒的屏幕大浪中,也需多加关注于优秀文化之中。

婺剧·传承-高中写景作文12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5 09:03

在采访河阳古民居的时候,村民演绎的婺剧《僧尼会》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婺剧,也叫“金华戏”,是浙江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以金华地区为中心,流行于金华、丽水、临海、建德、淳安以及江西东北部的玉山、上饶、贵溪、鄱阳、景德镇等地。

婺剧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合班。建国后,因金华古称婺州,1950年正名为“婺剧”。而这以上的六种声腔,在婺剧中不是一戏混用,而是各个声腔都有一批专长剧目。最初,高腔、昆腔、乱弹等独立成班,后发展为合班,并有不同的组合。高、昆、乱兼唱的戏班,俗称“三合班”。在这之后,徽戏传入了金华一带,有的三合班弃高腔而兼唱徽戏,有的徽班却兼唱乱弹。之后,又吸收了滩簧和时调。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高腔。高腔有侯阳、西吴、西安、松阳之分。侯阳高腔流行于东阳、义乌一带,有人认为可能是义乌腔的派生,擅演武戏。西吴高腔因在金华北乡的西吴村开设科班而得名,其唱腔较西安高腔委婉、质朴,且多滚唱,与徽池雅调有渊源关系。西安高腔流行于衢州一带,衢州古称“西安”,故名。相传与弋阳腔有密切关系,也有人认为可能是西平腔的遗响。其曲调字多腔少,具有一泄而尽的特点。

传承与感悟_读《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有感12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0 16:52

“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说得对,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在第8课中,刘路哥哥因为兴趣,解决了困扰数学界20多年的数学难题;丁肇中叔叔因为兴趣选择了属于自己的专业……我从中感悟到了:兴趣,不仅能帮我们获得真理,还能成为我们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我认识书法也算是因缘巧合吧,那是四年级的时候,那时,我准备参加学校的少先队大队长竞选,需要表演才艺却苦于黔驴技穷,让爸爸教我书法,于是,就一发不可收了。刚开始学书法的时候,我一点耐心也没有,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老爸总笑说我是在“画字”,几个星期来也没长进。后来,爸爸告诉我,书法,并不是这样学的,要有耐心,恒心才能进步。要临帖,还要有刻苦勤奋的恒心,最后是意境,一副作品不光字写的好就行了。听了爸爸的话,我有所感悟,时刻铭记爸爸对我的那一番的教导。并且利用晚上及放假时间,一笔一划一丝不苟地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努力,我逐渐掌握了书法的基本要领。爸爸还夸我的字结构漂亮,颇有笔锋。书法需要每天练习,虽然现在我学习很忙,但我从来没有放弃,硬是挤时间坚持练习。有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在楼下玩耍,自己却在苦练书法,感到有点委屈,也想出去玩。有时候,写着写着,出错了,受到了爸爸的责备,泪珠大颗大颗的落了下来。可当我想起爸爸说过的那番话,我又咬牙忍住了。从此,我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颂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_高中抒情作文12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08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因为经典,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为经典,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亮,或素雅,因为经典,它变得美丽······其实从文字在仓颉手中诞生的那一刻起,经典便注定要以无限的魅力,支撑起一个名族的脊梁。请留心观察,在斑驳岁月的甲骨上,在风尘历史的竹片里,在绚烂千年的锦帛中,处处记录着经典的美丽容颜。

传承爱国热忱 发扬民族精神-随笔6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4:59

78年前的今天,数千名学生掀起了爱国运动的高潮。“抗日救国”是他们最真挚和热血的盼望。78年前,“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就是这样一批年轻的学生扛起他们心中的旗帜,冲破一层层警察的军棍,刀枪的阻碍,烘托起他们坚定的希望。

是,他们是学生。是一群心有报国志,骨有民族魂的学生。他们因时政而牵动心神,他们关注祖国的荣辱兴亡。他们敏锐地感到危险,果决地弃书而起。这是一种爱国意识,是一种前知式的忧患意识。

现在的我们,已经拥有基本成熟的认知观。我们身上流淌的是值得骄傲的中华民族的血液。我们理当爱国,理当向我们的前辈们看齐。他们是智慧的、前瞻的、敏锐的、勇敢的。那么,何为忧患意识?

我愿把这种忧患意识看做一种必备的素质他并不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的高空钢丝,而是一种具有丰富精神意义的中华民族思想。所以,我更愿意将忧患理解为更多地关注,更大的热忱,更远的眺望。我们缅怀过去,我们展望未来。我们追求更高意义上的,建立在忧患意识上的价值观。在生活中,这种价值观的实践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太原市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的定义。

红色传承,希望延续-关于爷爷的作文10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4:59

微风徐徐,古旧的小茅草屋里,正有一份希望在传递……

小时候的日子全寄托在了这间小屋里,虽破旧不堪,却应有尽有。屋里的东西随时随地都十分整齐且有条有理。便不觉得破坝不堪了。后来长大了,我便开始埋怨爷爷不同意拆迁,住得这么简陋冷清。爷爷一改常态,表情异常严肃:“这是根,是不能遗忘的!”那时我又何尝懂什么是根,没放在心上,却也没有再埋怨过房子这事了。

不久后的一天,我蹲下在玩,院子里阳光洒下斑驳的光影,隐隐间,我看到一条“大细虫”,爬上爷爷的脚,走近一看,才知道是条疤痕。于是,我又很好奇,死缠烂打要爷爷告诉我这疤痕怎么回事?爷爷看了看脚上的疤,笑了笑,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感。

爷爷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祖父,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人。那时中国正值战乱,爷爷被带去参军,那时爷爷仅十三四岁光景,吃过多少苦,赢过多少仗,抢回了多少土地,保护了多少父老相亲的安全,他们早已记不清了。爷爷说:“我的脚正是在那时‘日本鬼子’的刀划伤,就一直留下了一条长刀痕。战争嘛,谁能保证不受伤呢?我这点伤算不了什么,我们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那些战友┄┄”说着说着,爷爷的眼睛红润了,我轻轻地摸了摸爷爷脚上的这条“大细虫”,它必定是爷爷的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