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佚红楼梦_《红楼梦》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05-10 01:13

前些日子得到了一本牟润孙先生的《海遗从稿》,从而对探佚红楼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前对红楼梦只是一知半解,一目十行地读过就算看完了,可是现在再次捧起这本文学着作,就会顿生许多的感受与体会。这都得益于这段时间对红楼梦的探佚。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由高鹗续写的。对于高鹗的续写,不少红学研究者都提出了质疑,因为通过研究分析高鹗的结局,似乎与原着不太相符,而且其中还有多处违背原着的败笔。例如:若根据高鹗所说:“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九十五回)康熙十四年乙卯正月初九立春,于《红楼梦》九十五回所说不合。清圣祖(玄烨)即位时,康熙十四年他二十二岁,岂能有四十三岁的妃?曹雪芹原着决不能如此写元春之死。

经历史记载和历史考证,曹雪芹所着的后三十或四十回并非因他病逝而未完成,而是自己焚毁或遗失了。那么《红楼梦》这部书的真正结局究竟是什么呢?目前学术专业派都比较赞成周汝昌老先生的观点和他撰写的结局《红楼梦新证》。在这个结局中,黛玉并非因无法与宝玉结婚含恨而死,而是因赵姨娘和刑夫人的陷害而死;宝玉和宝钗结婚后又出家,最终在危难中又与湘云结婚,而宝钗则受不了家进境落败而自尽。这极有可能就是曹雪芹的真实想法。但牟润孙先生(已故)却在《海遗从稿》中又提出了新的观点。因为清朝存在选秀女的制度,只要是年满十三岁的少女,就必须要参加秀女的选拔。当时黛玉已十四岁,正是参选年龄,因此很有可能是她得知自己要参选秀女,于是使得病情加重,最终抑郁而死。我个人比较赞成这一观点,因为在前八十回,曹雪芹不断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封建制度中秀女选拔的不满和控诉。

探佚红楼梦结局不过是对红楼梦研究的一部分,而最主要的则是对曹雪芹即作者的分析考实。说到曹雪芹,我始终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虽然听起来有些绝对,但且往下看下面这段分析,也许你会对曹雪芹产生更进一步的印象。

曹雪芹最初在书中提到的两个人物:甄士隐和贾雨村。不仔细阅读,你并不会发现什么特别之处,旦看完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新证》,你就会发现,这两个名人实际上是:“真事隐”和“假语存”。心思慎密的曹寅在向我们暗示什么呢?红学研究者认为,曹雪芹这两个人物的命名,一语道破了自己的初衷——假借贾家的兴衰来影射曹家的结局。由此,曹雪芹开始了漫长的文学之路。我们现在甚至怀疑第八十回就是结局,因为作者在八十回之前已暗示了所有结局。不是有诗句“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吗?书中还配有这两句诗的插图:两根枯木之间暗悬着一缕摇摇欲坠的丝带,一片残雪之间深埋着一柄暗淡无光的金钗。这悲情的画面已向我们展示了两位女主角的走向,无需再添一处笔墨。而探春的诗句旁边图画是:一个女子站在大海的孤舟中,眼中饱含泪水,手上牵着一个放飞的风筝的长线,孤独地远去了。这不就是探春的结局?她远嫁海外,像断线的风筝漂泊在大海上,杳无音信。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曹雪芹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明用略写,暗用详写,向读书者一一呈现了各个人物的结局,再细读红楼梦便可感知到他写作的深度,使人情不自禁地感叹曹寅的工匠之心!

身处这样一个到处弥漫着文字狱的气息时代,曹雪芹竟能含蓄而完美地表达出一切他想表达的东西,实属不易。但艺术大师的光环不可能扣在每个作家头上,因而我们不难想象出曹雪芹倾尽毕生所学在灯下伏案艰苦创作的情景。他用自己锋而不露的触笔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清王朝的略体,一个曹家事故的放大体。说到现在,《红楼梦》的真实结尾已并不重要了,而重要的是作家曹雪芹能够将整本书的思想性、学术性和价值观全部展现在古今观众的面前,能呕心沥血地冒着生命的危险来记述这段极富寓意的文字,这勇气和精神,值得每个人尤其是当代作家学习,他不愧为中国千年历史上的文学巨匠,他应当得到每个人的崇敬。也许曹雪芹写作的时候并没有像后人想象的那么繁杂的过程,也许这些分析都是主观臆断的,连曹雪芹都没有想那么多,后人却剖析了一大堆理论出来。但是我们愿把这探佚继续下去,让它无限接近于曹雪芹的思想,让现在的读者和喜欢研究《红楼梦》的人对作者有更详细的了解,让他们感受到一代文学巨匠的心路历程,从而对原着和遗失的结局有更深刻的体会和随想。

探佚红楼梦_《红楼梦》读后感相关内容

《冰上的梦》读后感_高三读后感1500字

《冰下的梦》写的是南极冰下神秘世界的故事,主人公依然是《波》中的军科社记者张长弓。但故事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语言文学都比《波》更胜一筹,其科幻构思也更为丰富宽广。无论从文学性还是“科幻性”来说,都“更上一层楼”。王晓达的“科幻观”认为,科幻…

读《我的科学之路》有感_文章读后感1200字

邹承鲁院士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在胰岛素人工合成、蛋白质和酶学方面为世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以前所知道的只是关于他在科学研究上所做出的成就,对于他本人的更多的消息所知道的就几乎没有了。第一次从媒体接触到关于他的消息是在几年前,他对学术造假…

读《不知道的世界》有感_高中读后感1600字

科学的普及,不是坐着就能等来的,必须要付出汗水和努力。《不知道的是世界》是我接触科学后第一次阅读的科普读物,作者是赵世洲。科普读物可以分为好几类,这本书是关于物理方面的。自从我读了这本书后,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还让我知道了许许多多的科学的道…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_写读后感的作文1200字

董苏德人们一提起奥林匹克,就会十分自然地联想起一幅幅充满希望、活力四射的图景:圣火熊熊燃烧,五环旗迎风招展,和平鸽腾空而起,健儿们龙腾虎跃。奥林匹克意味着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敢于行动,勇夺胜利;奥林匹克是变化而不是停滞,是运动而不是静止。奥…

读《狼王梦》有感_小说读后感700字

沈石溪的书我看过很多,但最令我记忆深刻的,莫过于这本《狼王梦》了。母狼紫岚因为丈夫的遗愿,想将自己的三个狼仔中的一个培养成未来的狼王。长子黑仔很小的时候,就敢去野外捕捉野兔,但不幸被一只雕叼走了;次子蓝魂儿虽没有黑仔的那种天赋,但在紫岚的带…

读《雷锋故事》有感_读后感作文300字

读了《雷锋故事》让我有感。虽然我读了无数次,但是还是让我感动。他曾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经常利用节假日外出做好事。他出差一千…

76秒的坚守_《与爱同行》读后感800字

我读了《与爱同行》一书后让我明白在我们身边到处洋溢着爱。在众多美好的感人事件中,无疑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我们的最美司机---吴斌叔叔。2012年5月29日中午11时40分,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司机吴斌驾驶从无锡开往杭州的大客车,在途经沪宜高速公路…

《科学趣味故事》读后感_高中生读后感1500字

科学趣味故事内容非常丰富,而科学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了,科学走向了生活,如:电视机、电脑、冰箱、洗衣机……以前,我们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代时,生火都要用打火石慢慢磨,或砖木取火。哪像现在,用打火机轻轻一按,就解决火的问题…

《拉贝日记》读后感800字

《拉贝日记》是当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国友人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1882年,约翰·拉贝在欧洲十字路口的明灯——德国汉堡诞生。拉贝先生始终坚持“把世界还给人,把人归还自己”这一人道主义的精髓,像一弯持久不落的新月,沐浴,净化着无数的魂…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读后感800字

“用途就在于他是爱德华。”——题记爱德华的“主人”们:阿比林(爱德华)→内莉、劳伦斯(苏珊娜)→布尔、露西(马隆)→萨拉、布赖斯(詹理斯)→阿比林(爱德华)。在故事的开头,爱德华还只是一只自以为是的兔子,会激动、会恼怒,但更常的是冷漠,哪怕…

《可爱的中国》读后感700字

近来一阅《可爱的中国》,颇有所感。在20世纪初,中国之势,运用周总理一句名言可述之,吾辈生于二十世纪竞争之时代,生于积弱不振之中国。外辱日逼,自顾不暇之危急时间。世界不可谓不乱,国家不可谓不危,家庭不可谓不破。然国名党反动派竟然想在中国,建…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800字

拥有金钱,是每个人共有的欲望,为了个人生计,为了养家糊口,亦或为了博取功名。很多人一生的核心就是金钱,总以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于是忽略对朋友家人的关心,放弃外出旅游散心的机会,全部心思只有赚钱,在他们心里,钱比情更重要。葛朗台就是这么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