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牛虻的作文,描写牛虻的作文

牛虻读书笔记12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4:57

最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读了牛虻这本书,我就被吸引了,我从来没有读过这么吸引我的书,所以,我一定要把我牛虻的读后感分享给大家。

牛虻(亚瑟·勃尔顿)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他在革命斗争中学会了坚强,并支撑了他的事业。《牛虻》以主人公坎坷的一生为主线,大笔勾勒和细致描绘了牛虻饱受压抑和摧残后,背叛了他曾笃信的上帝,投入了火热的革命斗争,锤炼成一个为统一和独立的意大利而忘我战斗的革命者。作者(伏尼契)以出色的艺术手段,通过跌宕有致的情节(牛虻因误会被认为出卖朋友,出逃南美洲,改名为里瓦雷士。在那里,牛虻成了残疾人:跛脚,左臂扭曲,左手缺二指。牛虻参加了革命,在偷运军火时由于疏忽被捕,最后被杀),鲜明生动地塑造了牛虻这个为意大利民族解放忍受苦难英勇牺牲的典型人物形象,体现了意大利爱国志士的刚毅精神及他们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牛虻在革命斗争中逐渐变得坚强起来。

“亲情”_读《牛虻》有感

更新时间:2023-02-05 14:47

在我的心目中,亲情是最纯洁的,最值得信赖的感情:悲时,它给你抚慰;恐惧时,它给你力量;失望时,它给你鼓励;危险时,它给你保护```````所以,亲情是圣洁的。可是,我读完爱尔兰女作家艾‘

丽’伏尼契所著的《牛虻》,蒙泰尼里把亲生儿子送上断头台的事实,重重地打击了我的信念和感情

《牛虻》叙述的是一意大利斗争中的一个故事。笃信上帝的贵族子弟亚瑟经过了一次次现实生活的挫折,改变了自己对上帝的信仰,投入了一意大利的火热生活,从而引起了一系列亲情与信仰的矛盾和斗争。

平时,孤独寂寞的亚瑟最信赖自己的教父猛太尼里。’‘父子’‘俩的感情是真诚的。当亚瑟因母亲早逝而悲伤时,教父给他安慰;当亚瑟犹豫彷徨时,教父又催他奋进。但是有一回亚瑟把自己参加革命的

志愿告诉蒙泰尼里,希望得到他的帮助,而教父一反往日慈祥的神态,不容反驳他要打这个念头。这是第一次使年轻的亚瑟十分失望。一次偶然的机会,亚瑟得知蒙太尼里就是自己生身父亲,他迷惑,悲伤,

愤恨,因为他心目中圣洁的神父竟然一直在欺骗他!但是他还是深深地爱着神父,因为他是教父,是父亲。

《牛虻》读书笔记12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4:44

夜色逐渐笼罩了大地,我伸手打开了台灯,继续全神贯注地看着书。

这本书我很喜欢,它讲的是意大利青年亚瑟,出生于富商家庭,但成年后毅然投身革命。由于疏忽,他泄露了机密,使得战友被捕,这令青梅竹马的女友琼玛误会,并痛苦地发现自己竟然是崇拜已久的蒙太尼里神父的私生子。在严酷的现实教育下,他以假自杀为掩护,愤然出走,在外漂泊十三年,历尽艰辛,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化名“牛虻”,回国组织武装,偷运军火,积极准备起义。最后不幸被捕,面对军方的威胁和生父的劝降,不为所动,从容就义。

夜,更深了。虽然已经读完了《牛虻》这本书,但是我仍直愣愣地盯着那最后一个字,心里有些某名的惆怅,像牛虻这样如此完美的英雄人物,竟也会死得如此悲惨,我缓缓合上了书本。

“亲情”_《牛虻》读后感10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3:23

在我的心目中,亲情是最纯洁的,最值得信赖的感情:悲时,它给你抚慰;恐惧时,它给你力量;失望时,它给你鼓励;危险时,它给你保护```````所以,亲情是圣洁的。可是,我读完爱尔兰女作家艾丽伏尼契所著的《牛虻》,蒙泰尼里把亲生儿子送上断头台的事实,重重地打击了我的信念和感情

《牛虻》叙述的是一意大利斗争中的一个故事。笃信上帝的贵族子弟亚瑟经过了一次次现实生活的挫折,改变了自己对上帝的信仰,投入了一意大利的火热生活,从而引起了一系列亲情与信仰的矛盾和斗争。

平时,孤独寂寞的亚瑟最信赖自己的教父猛太尼里。“父子”俩的感情是真诚的。当亚瑟因母亲早逝而悲伤时,教父给他安慰;当亚瑟犹豫彷徨时,教父又催他奋进。但是有一回亚瑟把自己参加革命的

志愿告诉蒙泰尼里,希望得到他的帮助,而教父一反往日慈祥的神态,不容反驳他要打这个念头。这是第一次使年轻的亚瑟十分失望。一次偶然的机会,亚瑟得知蒙太尼里就是自己生身父亲,他迷惑,悲伤,

愤恨,因为他心目中圣洁的神父竟然一直在欺骗他!但是他还是深深地爱着神父,因为他是教父,是父亲。

《牛虻》读后感1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2:32

当第一眼进入此书开始阅读时,虽不懂文字串联所表达的意思,但是语言的优美已深深吸引了我。牛虻,这个理想与追求的化身,没有人可以否认你的传奇。

故事一开始是发生在比萨神学院。。书中描写道:他身体十分单薄,常常的眉,薄薄的唇纤细的手足,身上的没一个地方都过于精细,过于弱不禁风,看上去不像三十年代的英国中产阶级青年,倒像是十六世纪肖像画中的意大利人。如若让他安静地坐在那里别人一定误会以为他是一个身着男装的妩媚动人的女孩而不是男孩。但是就在他走动的时候,那轻盈敏捷的体态又使人想象到一只被驯服的,没有了利爪,失去野性的豹子,大概没有人会想到,那个曾经的俊美少年会变成最后这“丑陋”的模样,然而我想,这就是作者伏尼契最成功的地方。《牛虻》之所以能令人心弦激动,就是因为在牛虻的身上,集中了许多方面的“冲突”之故。这就应验了文学评论家勃兰兑斯说过一句名言:“没有冲突,就没有悲剧。”

这“冲突”或者是政治信仰的冲突,或者是爱情与理想的冲突,而由于这些不能调和的冲突,就爆发了惊心动魄的悲剧。亚瑟从小在家里受异母兄嫂的歧视,当他进入比萨宾查大学以后,神父即比萨神学院长蒙泰尼里常常给他讲解哲学,并且和他一起读书,学习。他们相互信任,尊重。亚瑟。非常崇敬蒙太尼里神甫的渊博学识,把他当作良师慈父,以一片赤诚之心回报蒙太尼里对自己的关怀。

我与《牛虻》-散文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8:52

“不论我活着,还是死亡,我都是天地间飞来飞去的快乐的牛虻。”这句话是牛虻写给琼玛的信的结尾,更是亚瑟一生的写照。而我与《牛虻》的故事则从这里开始。

拿起书,一张饱经风霜的人脸映衬在书的封面:粗犷的面容,硕大的脸庞,还有那紧皱的眉头,无不表达着牛虻的坚决信念。而居其中间的,还是两个陈朴又枯黄的大字——“牛虻”。这就是《牛虻》。

初读《牛虻》,被其吸引的并非从容勇敢的亚瑟,而是书中典型的社会环境。常常一个下午,一间房,便在这本书中泡着。一句“伙计们,打得太差了”,一声“预备——举枪——射击”,却道尽了社会现实的丑恶。当我读到一个个慷慨淋漓的词语,当我看见一句句义愤激昂的文段,当我听闻一段段掷地有声的篇章,心都会不由自主地颤抖: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啊?教会欺骗,国家党争,铺天盖地是谎言的世界,是捉弄的天地。牛虻,亚瑟又该如何生存下去呢?

想到牛虻的身世,便有一种莫名的力量推动着我读完《牛虻》。如今再读,也是另外一种心境了。

读《牛虻》有感-记叙文450字

更新时间:2024-05-15 09:22

长篇小说《牛虻》是英国女作家伏尼契的代表作。

主人公阿瑟,出生在富商家庭,但成年后毅然投身革命。由于疏忽,他泄露了机密,使得同伴被捕,令青梅竹马的女友琴玛误会并痛苦地发现自己竟然是崇拜已久的蒙塔奈利神父的私生子。他几乎要发狂,一锤打碎了自己心爱的耶稣蒙难像以示与教会势不两立。他伪装了死亡现场后,只身流亡到南美洲。在美洲,那个幼稚的阿瑟度过了13年不是人过的日子,变成了一只成熟、老练的牛虻。回国后,他用写讽刺性文章的天赋来出版小册子,抨击红衣主教蒙塔奈利背后那邪恶的一面。他还积极组织武装、偷运军火,准备起义。最后不幸被捕,面对军方和他生父的劝降不为所动,从容就义。作者还用生动的文字将牛虻的坚强和他那高大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已经看到了他的模样。

《牛虻》以意大利人民反抗奥地利统治的斗争作为背景,以爱国志士“牛虻”的命运和悲惨的结局为线索,猛烈抨击了天主教会的虚伪本质,歌颂了意大利爱国志士为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所作出的英勇斗争。

当你被书中细致的描述所深深吸引时,你一定会被他的执着与坚定所折服,并心中莫名的给自己一些鼓舞: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做到!

牛虻大案_写事作文250字

更新时间:2024-05-12 04:36

今天,我们班发生了一件事,闹的大家人心惶惶。那就是在我们班门口,有一只可怕的牛虻,这只牛虻是怎样的呢?听我细细道来。

早上,我们课间休息时,我突然看见一个颜色淡淡的虫子,还听到四一班李柔熹的大叫:“啊!虫子!啊!”我跑过去一看,啊!真的,真有一只虫子!我即好奇又害怕,我好奇的是那是什么虫子,害怕的是它会咬我。最终,好奇心战胜了我的恐惧,我向前一看,这原来是牛虻,它会吸人的血。最后为了不让它咬人,我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拿着树枝把它挑到了睡洼里,因为我知道,雨水里有盐,牛虻最怕盐,把它放到水洼里,就去上课了。

等到下课,我再去看它时,它只剩皮了。这件事让我明白了面对害怕,要想办法去战胜它,否则你一生都会害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