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苦旅的作文,描写苦旅的作文

十年苦旅一沉思,千年文明一声叹_致余秋雨随笔900字

更新时间:2023-07-03 19:01

——致信余秋雨

茫茫世间 渺渺书海

邂逅了你

(一)你孤身一人,行走在文明旅途上

春过夏尽苍穹泪将尽

深秋时季荒凉之际

余留下

凄秋之季一场雨

文明苦旅

唯有你

千年一叹梦之旅

(二)你不恋此前只为追寻梦之声

一场苦旅一番沉思

十年追寻千年感叹

你放下了一切

潇洒地转身

去追寻远方的理想

梦之旅

漫漫无涯

而你不曾回眸

留恋一眼畴昔的辉煌

只为远方、

远方那个遥不可及的梦

——

亦是你自始至终不曾放弃的梦。

最后这个神奇的梦,

支撑你走到了远方。

(三)你执着追求将梦幻化成了现实

梦,是缥缈的,

而你的梦,

却是最真实的。

我以为,

你的梦遥不可及,

可你却将虚幻变成了现实。

你的才情,你的求知欲,

还有那份纯粹而又执着的热爱,

带给我几多震撼,几许感动。

历史若被遗忘,

那将会是一种遗憾。

读《文化苦旅》读书笔记14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5:08

漂泊旅程,莽苍大地,行过之后,是苦涩的回味。

走走停停,华发早生,苦到极致,是甜美得升华。

邂逅《文化苦旅》,它正躺在同学的臂弯中,浅黄色与黑色的封面连带醒目的“苦”字给我一种文学重压,我好似处在一片低气压中。在心里“啧”了一声,我飞快地擦身而过,不给自己造成相形见绌的心理压力。好笑的是,我在几年后于一排排书架上发现它,又鬼使神差地买下了它。或许是我想挑战看看,几年前畏惧的书入了今天的我的眼睛,还是否是一种畏惧。

一、有关文化人格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12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4:57

“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

——题记

潇潇洒洒地走了回天涯,让山山水水留下了点自己的足迹。你说它苦,它苦中有乐;你说它乐,它乐中带苦。用旅程修饰笔下的文字;用时间磨砺人生的沧桑;用回忆勾勒出最完美的篇章。他说希望笔墨留下的痕迹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他希望如此,可却说这实在已是一种奢望。于是,行走在陆地、江海,怀揣着一个缱绻的梦想,诚惶诚恐地开始踏访着一个个或新颖或陈旧的梦境。

像那海滩上一地的细沙,风过,沙动。潮退后,依旧是原来的样子,可留下的,还有海的味道。从敦煌行至阳关,从邈远的四川平原旅至古色古香的苏州。有过在宁静的三峡下苦苦地冥想,有过在神秘的洞庭湖畔低低地自语,更有过行走在苏堤、白堤之上,驻足于雷峰塔废墟之中。他常常笑语,这是欠西湖的一笔宿债,或许,又是还了他儿时的一个陈旧的梦境。走走停停,歇歇走走,走的又黑又瘦,让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洗去了最后一点少年英气,或者是疲倦的伏在旅店的小桌子上涂涂抹抹。他不得不承认他无法不老,但是至少曾经还像这般年轻的大胆。无论是他笔尖之下那扬扬洒洒,绚丽多彩的文字,还是他嘴中不太愉快又略带苦涩的旅途,对我来说,都充满着无尽的好奇和幻想,我尊重他,我想,不仅仅是我一个。

行走在寂寞间_《文化苦旅》读后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2 22:38

读罢余秋雨老师的《文化苦旅》,我很想抓住些什么,却又难以言状,只觉得淡淡的哀愁与寂寞萦绕在心中不去,又难复平静。

从滚滚黄沙的大漠边塞到温婉宜人的江南小镇,余秋雨老师的文化足迹,跨越了大江南北,旅途中夹杂着喜悦、激动、哀伤、沉痛……百感交集,而最终只汇合成一个赫赫刺人的“苦”字。中国史上叙说羁旅之苦的文学作品不在少数,然而负担上“文化”二字,却更令人觉得这苦涩的味道浓得要化不开了。

说说那个令人恨恨不已的王道士吧,青砖黄泥的道士塔原也只是个普通的佛教地方,可当那王道士开掘了一门永久性学问的洞穴后,这儿再也不普通。王道士也成了达官贵人宠的“妃”,王道士的古文物,不,是正用在阿谀逢迎的官场的中国的古文物,它们的清白也渐渐被抹黑,更糟的是:外国友人的不客气,王道士的傻笑,中国古文物就此一车一车地安全运出国境,王道士与外国友人的寒暄。唉!伤心欲绝!余秋雨老师之苦,皆因有着中国古代文人忧国忧民式的文化自觉,种种令人痛心疾首的现象赫然呈现在自己的眼前却无能为力,也就难以自抑地揪心揪肺了。

读《文化苦旅》有感_高中读后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4:56

近日来,在每周的阅读课上,我细细读完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开始的时候我只是把它当做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去读,但慢慢地,我却醉情于中。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余先生身居高位,被推举为中国最年轻的高校校长,却突然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寻访中华文明的重要遗址。二十世纪末又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行数万公里考察了巴比伦文明、希伯来文明、阿拉伯文明等一系列最重要的文化遗址。正是这万里之行 ,才凝聚出这一篇篇流传千古的散文。

手捧一本《文化苦旅》,随着作者的笔触在字里行间中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和世界。合上书本,旅行结束,陶醉于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心头一些疑问不禁释然,但随着阅读的深入,却又有一些新的疑惑萦绕在心头。

这书里写的,不仅有历史上的匆匆过客,还有漂泊一生的落魄文人;不仅有空守着古老文化遗产的范钦的后代们,还有淳朴善良但又愚昧无知地剥夺美的人;不仅有莫高窟的玄秘与圣洁,还有黄河文明的盛衰历史;不仅有江南的秀美与娇艳,还有庙宇的悠远与深沉。

大概,每一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需要一些历史事件才能得以丰富,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古迹,而文人的作用,大概就是把古迹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与人类精神感悟出来,并让其感染千万代炎黄子孙。这一点,余秋雨做到了。

至少他的《道士塔》,深深刺痛了我的心。

文化苦旅读后感_读后感12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4:47

寒假十天左右的时间,读完了《文化苦旅》。其实之前读过《余秋雨散文》,那是从余秋雨的多篇著作里摘选出来的集子,印象最深的几篇就是苏东坡突围(黄州突围)、风雨天一阁还有宁古塔,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喜欢那种将城市与历史结合起来的风格,也唤起了我对走遍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我一直不知道这几篇是出自文化苦旅直到现在拿起《文化苦旅》这本书,不过这一次,我又有了新发现。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之旅还有人生之旅,我懂得,文化的旅途,不仅仅是走遍万水千山。

如梦起点,三篇文章,占全书篇幅不多,牌坊一文中表现了封建礼教的讽刺,寺庙一文写佛教与现代文化教育,还有那篇信客我惊奇地发现信客这篇文章居然是初中学过的课文。

远方_读文化苦旅有感10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4:47

“远方有多远?请你告诉我!”没有人能告诉我!

于是我悄悄出发了。

就这样,跟随着余秋雨先生一路碾过的印记,他一路讲去,而我一路随去,行行止止,在苦旅中寻找文化的缩影,又在文化里探寻苦旅的快乐,走的地方实在不少。旅途中的经历感受,我不敢用言语来形容它,只是心灵深处一次又一次被悠悠文化所感触着,或欢喜,或悲伤吧!

这倒真的有一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了吧!

这本该是场苦旅的,走在千年的古道上,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洗去最后的一点少年英气,疲惫地伏在破旧的小旅店的小桌上涂涂抹抹,然后向人打听邮筒的所在……然而,那些灿烂的文化,那些五千年文人的精神失乐园,那些幽远的千年一叹,无不让这苦旅中的人坚持下去!

我想,这便是走在文化里的苦旅的魅力所在吧!

正如大地默默无言,只要来一二个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也就能哗的一声奔泻而出;文人本也萎缩柔弱,只要被这种奔泻所裹卷,倒也能吞吐千年。

倒也奇妙,这大地和文人一相撞,也便来了个气壮山河!

记忆中有这样一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倒也真真切切,这庐山的真面目呀,倒和中国文人有着骨和肉的相连呢!

一遭苦旅,一遭静-《文化苦旅》读书感悟作文10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4:47

早就想读一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了,这段时间,平心静气,很适合在文字里旅行,便在图书馆借阅。

到手的书软塌塌的,纸张略略有点泛黄。余先生在这本书里有一篇文章叫《藏书忧》 ,里头写到:“有时看上去还算干净,却没有了原先的那份挺拔,拿在手上软绵绵、熟沓沓,像被抽去了筋骨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书店里还有这本书卖,我准会再去买一本把“熟”了的那本随手送掉。嗜书如命的文人对书如此珍爱,我能理解。但是现在的我终究是一介学生,在图书馆里借到的那种“软绵绵,熟踏踏”的书,反而给我一种亲切又可爱的感觉。让我翻阅起来不由得心生各种想象--前头看过的人,对这一段有什么看法;是否有人在深夜打着灯翻过清脆的纸张;打开第一页,合上最后一张,内心大概是满足的吧! 当然,余先生的书,是他所珍藏的,对其珍重保护,情感喜爱自然深厚。与我对所借之书的情感,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对书中内容的体味和思索必不可少,然而我还有一点偏爱,阅读之余,我会偶尔遐想,那千千万万和我翻阅同一本书的人,进行一瞬跨时间空间的交流,继而相视一笑,继续埋头于笔墨纸张的清香之间,流连忘返。

在我看来,余先生是位文人,但他还具备探险家的气韵。他寻山访水,踏青采红。他写下这本书,让我的眼界也览过山水古迹,心胸也融入天空大地。果然,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我感谢余先生写下这本书,也倍感幸运,我能阅读。

《文化苦旅》读后感-读后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4:47

看完《文化苦旅》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对于文化的理解,实则,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压迫,一种力量!文化是美丽的、痛苦的、感人的、悲愤的,是包容一切的!

一切,对于某些人来说是世界;而世界,对于某些人来说是文化了。这本书中,让我感触最大的就是《废墟》一文了。

“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陨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这个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告诫俄……

没有废墟,就没有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我们,没有亚洲、没有欧洲、没有美洲、没有非洲、没有大洋洲,当然更没有中国!废墟是必然的,他的建筑者从垒上第一担土的时候就知道,不管这建筑多么雄伟、多么壮丽,依旧有他日后的落寞与孤寂;不久,废墟会被掩埋,将会有新的“非虚”诞生。它的过程是同样的,终有一天他会蓦然倒下,没有昔日的雄伟与一切,最后甚至被人淡忘……这个就像人生,每一个人都是一方建筑,由往年的辉煌,有如今的黯然,然而终究免不过变成废墟;社会也是这样,一个建筑到了,另一个新的建筑就会产生来取而代之。再美丽的人生,终于会成为废墟的。

人生的伟大建立在废墟上;历史的悠远建立在废墟上;文明的初始建立废墟上;文化的开端建立在废墟上。

文化苦旅读后感-读后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4:47

蝴蝶的美丽源自黑暗束缚中无数次的蠕动,挣扎,破茧而出的是令人惊艳的新生命;流星的美丽源自相互间剧烈的碰撞,划过天际的是生命华美的绽放。

辉煌的胜利成就了生命的高度,而成功的背后却浸透着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决胜,在看不见的地方,它可能是水滴石穿的执着,可能是小草破土而出的力量,可能在我们勇敢前行的每个脚印里。

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而这其中的波折也跟其历史的长度成正比。几经波折,不断改变,改进,创新,变革。文化的旅程是苦是涩的,而文人们要在这文化的苦旅中前行更是非常的艰难。他们中,有不少人沉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从此销声匿迹。但也有一些人,凭借着自身的坚忍与顽强成功了,每名佳作都流传千年。正如书中柳侯祠的主人柳宗元。

沿着历史的长河漫步,易安居士在孤独中化悲痛为力量,与低徊婉转中吟唱出了“绿肥红瘦”的绝妙辞章;东坡居士乐观旷达,屡遭贬谪,以乐观幽默化解人生的痛苦,于旷远中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千古绝唱;远离了春花秋月的李煜在东风又起的小楼上吟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悲歌,万千愁怨在坚强的默然承受中成就了词帝的盛名。

他们,有着我们不曾深切体味的孤独和痛苦,然而沉默里的那份坚忍和承受让他们积蓄了生命的力量。最终,生命如烟花般催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