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读后感

好人?坏人?-《傲慢与偏见》读后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2:32

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是一部既浪漫又现实的爱情故事。正如她自己所说,是两寸象牙上细细的雕刻。这本小说是她的代表作,它生动的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和城市里的爱情故事。

《傲慢与偏见》讲述的是伊丽莎白与达西之间的爱情故事,伊丽莎白是一个英国乡镇绅士的女儿,而达西却是个家缠万贯的单身贵族,他们是在一个舞会上认识的,当时达西并没有对伊丽莎白有好感,甚至感到厌恶。而伊丽莎白对于达西的傲慢感到厌恶,第一眼就否定了这个人。可后来达西发现她的美好,并且很快坠入了爱河,而伊丽莎白却因为第一眼对这个人有偏见,并且从此否定了他。故事中还有个叫威廉的人,他以自己英俊的长相以及甜言蜜语获得了伊丽莎白的好感,但其实这个人是个人渣。最后他们解决了种种误会,在一起了。

其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因为自己的第一感觉来否定或肯定某个人。而这样往往是不对的。我们不应该以第一感觉去判断一个人的好坏。

故事中因为伊丽莎白第一眼感觉达西傲慢而否决了他。其实达西是一位聪明并且宅心仁厚的人,只不过这是后来她才发现的。

我与毕加索的不解之缘-读《格尔尼卡》有感7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2:32

那,仅仅是一面之缘而已……

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应国民军政府总统佛朗哥的请求,希特勒于1937年4月26日,派飞机对西班牙的不设防小城市格尔尼卡进行了无差别的猛烈轰炸,造成平民的严重死亡。身在巴黎的毕加索听到这一噩耗,愤然创作了巨幅壁画《格尔尼卡》,控诉法西斯的暴行。

在《格尔尼卡》中,毕加索并没有直接表现遭轰炸的格尔尼卡的凄惨情景,而是通过伸张手臂的妇人、受重伤的马、士兵雕像等耐人寻味的符号式表现,传达自己对战争的控诉。人们对《格尔尼卡》的内涵有很多不同的解释,而我最为关注的是它不使用任何彩色的黑白画面。毕加索在创作中有意识地拒绝了彩色。据说,毕加索在创作之初,曾经采用将着色的壁纸贴入画布这一实验性手法。但是,最后又把那些壁纸撕下来。毕加索的以为雕刻家朋友问他:“你为什么没有使用彩色?”毕加索回答:“因为彩色会意味着某种拯救。”可见,毕加索是在以无色彩的绘画表达自己的愤怒和绝望。

西班牙内战被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奏,在这个意义上,黑白画面的《格尔尼卡》也预言了人类社会陷入黑暗的那场噩梦。

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的过程已经明示出,在艺术创作中,色彩是情感、愿望乃至理念的一种表达。

读《学会感恩》有感-读后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2:32

爱的位置不在嘴里,不在头上,也不在脚下,只在心中,在我们时刻关爱他人的细小行动中。爱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去向身边的人表达自己的爱。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学会感恩》,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讲授了许多人生的哲学。

这本书用精彩的语句表达了丰富的情感。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非常感人,当我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感动的留下了眼泪。每一个故事都包含了浓浓的爱。我就来举个例子吧。就说《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在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开了一次家长会,老师很不屑地对孩子的母亲说:“你儿子是有多动症吧?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住”。全班30个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回家后儿子很好奇的问妈妈:老师今天说了什么呀?妈妈面带微笑地说:老师表扬了你,说宝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全班三十个同学中只有我家宝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的吃了两碗饭,并且没让妈妈喂他.

步在意蕴之林-《意林》读后感9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2:32

其品清逸,若晨之曲; 其味悠长,若茶之香。

——汪国真

一则则意趣盎然的故事,一首首清逸淡雅的小诗,一篇篇纯美空灵的散文,一曲曲气势恢宏的赞歌。诚如著名诗人舒婷所言:“情感的珍禽,思想的异兽,以及南来北往的风,都歌唱、栖居、穿行在这一处文学的风景林中”。我与它相遇出于偶然,亦或是冥冥之中早有安排。

在暑假一次书店之行中,我不小心碰掉了一本放在书橱中的书,书店老板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跑过来从地上捧起了它,并小心翼翼的擦拭上面的灰尘。我当时不禁为老板的这一举动感到可笑,心想着:“只不过一本书而已,太夸张了。”老板好像听到了我的心声似的,缓缓地说道:“书和人一样,一些低俗恶劣的书,会让所有的人去践踏它,去蔑视它。但是一本意味深长的书,会值得每一个人去好好品味,细细琢磨,会让每一个人把它视为掌心上的珍宝。”听完老板的一番话,我不禁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我正想开口,老板便善解人意的把它交在我的手上,用眼神示意我来翻开它。

读 《小公主》有感-读后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2:32

暑假里我读了很多课外书籍,给我的感觉真是书海浩瀚,知识无穷,相比之下更显得自己知识浅薄,在知识的海洋,我只是一粒沙。古人常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中可见古人对书可谓是情有独钟,自古以来书籍就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比如圣人孔夫子自幼以书为伴,阅读了大量书籍,不到二十就满腹经纶,死后更流芳百世,又如伟人毛泽东博览群书,以书为友,方能雄才大略,振兴中华,古往今来这些伟人智者爱读书的例子举不胜数,让我认识到书籍不仅仅能改变一个人,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国家。

记得有一次开学考试,我的成绩竟出乎意料的差,面对从未有过的打击,我灰心了,就连信心也快要离我而去,从此,我失去了笑容,成绩一落千丈,生活就像走进了死胡同,黯无天日。

《学会感动》有感-读后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2:32

“李程程同志,你又开始种饭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赶快帮妈妈说下面的话,“我都烂熟于心了!”“那又有什么用呢?饭粒照旧种,一点也没有体会到烈日炎炎下农民伯伯的辛勤汗水,你也没过过苦日子,体会不到粮食的珍贵,记得我小时候,要是能吃上这样一碗米饭,就像现在给你一碗金子那样兴奋。那时候哪舍得把米这样吃,只是用它烧稀饭,一碗稀饭里也看不到几粒米,像你这样浪费简直就是犯罪!”听着妈妈那痛心疾首的“谆谆教导”,我总是不以为然,甚至心里还觉得有几分可笑:“不就几粒米吗?看把你难受得像被别人抢走几十万元似的,至于吗?”

可当我读完曹文轩的《学会感动》这本书时,我的心震颤了!

作者小的时候常常处在半饥饿的状态,对于能吃上一顿饱饭的那种渴望可以说是虔诚的,能吃上那么一小点点肥肉,那是一件多么令人神往的事情。他吃肥肉的那种心境令我心酸:

“肥肉吃到了嘴里,于是它爆炸了!等待多时,只有肥肉独有的油香,立即放射至你的全身,乃至你的灵魂。你,一块几乎干涸的土地,在甘霖中复苏,并陶醉。后来,你终于平静下来,像一只帆船懒洋洋地停在风平浪静的水面上,没有了前行的心思,觉得所有的一切都已获得,什么样的风景都已见过,心满意足了。”

读 《小公主》有 感-读后感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2:32

在今夏漫长的暑假中,我读过这样一本书,书名是《小公主》,我深深地被书中的人物所打动。活泼、善良、乐于助人,这些良好的品质如种子般在这个小女孩的心灵中萌发了。她就是书中主人翁小公主——萨拉。

萨拉的父亲是库鲁上尉家里殷实富裕,后来萨拉被送回国,就读于明贞女子模范学校,在校期间萨拉拥有特殊待遇,还结识了亚蒙、绿蒂、贝琪这些知心朋友。但萨拉的行为举止如公主般高贵优雅,所以被称为“小公主”,后来因父亲生意失败,致使倾家荡产,加上父亲染上疾病去世,萨拉从高高在上的小公主在顷刻间变成了身份卑微,被人呼来唤去的小女佣。但萨拉仍然保持着公主优雅、礼貌、热情的风度,用最纯洁的笑容乐观地面对生活。最终在大家的帮助下,萨拉又恢复了身份。

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词藻,却有朴实的情感。我的心情随着主人公在字里行间跌宕起伏,读完之后我轻轻地合上这本书,深深地呼吸了一下。脑海里的思绪仍然在回忆着这本书里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场景,心仍然没有从书中走出来。

《我的战友邱少云》读后感-读后感700字

更新时间:2024-04-30 17:31

在暑期的课外阅读中,我是含着热泪读完了《我的战友邱少云》这本感人肺腑的书。闭上眼睛,邱少云那光辉的形象怎么也挥不去。为了战斗能争取胜利,在全身被大火包围之时,他纹丝不动,一声不吭,强忍着痛苦的折磨。直到临死前,他心中仍然向着一个目标:严格遵守纪律,保证战斗的胜利。

当我读到“他也全身伪装,隐蔽的很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这句话时,不禁拍手叫绝。邱少云为了胜利作战,充分地做好预防措施,时时刻刻都准备着攻击敌人。而我们,连一点细微的事情都完成得马马虎虎,粗枝大叶。对比邱少云,我们怎能不感到羞愧呢?

当我读到“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他的整个身子包住”时,不由得愣住了,哎呀,这怎么忍受得了呢?要知道,这可是比任何磨难都痛苦的。但是,邱少云却咬紧牙根,紧闭嘴唇,忍着烈火的燃烧,毫不动摇。邱少云,这一个普通的志愿军战士,却有着钢铁一般地意志,究竟是什么力量在鼓舞他呢?哦,是最光荣、最壮丽的共产党事业在促使他将生死置之度外,而我们,却连一点小小的磨难都承受不起。遇到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就大呼小叫,大动干戈。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虽然谈不上浴血奋战,但连最起码的考验都担当不起,怎能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