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质的作文,描写物质的作文

物质与精神_高考热点素材分析

更新时间:2023-02-07 15:27

名言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荀子《荣辱》

“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了。若是过多了,它就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诺贝尔

“当你拥有一亿美元的时候,你就会明白钱不过是一种符号”——比尔·盖茨。

人没有钱不能生存,活在当下完全不追求任何物质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人不是为了钱,物质而生存。

任何鸟翼坠上黄金,都不能再高飞了。——泰戈尔

人类没有很好地认识他们的财富,也没有很好地理解他们的实力:对于前者,人们竞把它信奉为无所不能的东西;对于后者,人们又太不把它当一同事,对自己的实力太缺乏信心——培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塞涅卡

事例

1、1950年,美国作家福克纳以《喧哗与*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然而此时的他早已被金钱拖累的失去了创作能力。福克纳不善于理财,加之妻子又崇尚奢华,财政情况如一团乱麻。为了拜托负债,他不得不与财大气粗的好莱坞签约,为他们写剧本,尽管获得了丰富的收入,却丧失了宝贵的自由。

物质与精神名言佳句_关于高考作文名言素材

更新时间:2024-05-10 02:48

名言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荀子《荣辱》

“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了。若是过多了,它就会成为遏制人类才能的祸害”——诺贝尔

“当你拥有一亿美元的时候,你就会明白钱不过是一种符号”——比尔·盖茨。

人没有钱不能生存,活在当下完全不追求任何物质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人不是为了钱,物质而生存。

任何鸟翼坠上黄金,都不能再高飞了。——泰戈尔

人类没有很好地认识他们的财富,也没有很好地理解他们的实力:对于前者,人们竞把它信奉为无所不能的东西;对于后者,人们又太不把它当一同事,对自己的实力太缺乏信心——培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塞涅卡

佳句1、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就好像乌的一双翅膀,折损一翼,乌不得飞。一个国家,物质财富的充实,固然好,但如果国民的素质、信仰、思想、道德等精神文明的因素不够充实,那么,这个国家的国民不过是一群生活在沙雕宫殿里的虫子,随时可以被消灭。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文明的建设往往更重要。救治灵魂比救治*更有价值。当然,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一个人已经重病在身,我们当然需要首先治病,放弃治病而给他大谈节操,那时可笑的。

物质•精神•价值_读后感14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2 06:35

海洋总是不经意地带给我震慑人心的力量。每年穿行在太平洋上,俯视日本海,仿佛一片蔚蓝的墓志铭,祭奠和歌颂着大海覆盖的一个个灵魂。我也常去海边远眺,但似乎从未见着垂钓者的身影,也许是日本人对大海的敬畏吧。

在余秋雨的《垂钓》中,我却真真实实地领教了两位有趣的“姜太公”。

胖老人,显而易见的,他是位乐观主义者,所谓“鱼不在大,量多就行”是也。他不在乎鱼的大小,而失去这一条标准可以带给他高产量低质量的鱼。他不在乎,只要鱼桶满满的,他依然自得其乐,体宽者心宽,也就练就了这副“好身材”。

至于瘦老人,他的心中有层层标准,而他钓鱼所谓的目标也只有一个,就是钓大鱼,不达目的不罢休,他每天带着空空的鱼桶,又空着手回去,日复一日长此以往。虽说是一无所获,但也依然乐在其中,同时鄙视着胖老人沉重的鱼桶。

这两位可爱又可敬的“姜太公”,日日重复着同样的行为,同时对对方报以不屑。在瘦老人眼里,胖老人毫无取舍标准,只知一味拉钩放线,破坏了垂钓本应有的意义;而在胖老人看来,瘦老人不过是个“愿者上钩”的姜太公罢了,而愿意上钩的鱼儿,全世界怕都难找。于是,两位老人彼此嘲笑彼此不屑,彼此较量的同时也构成了海参崴别具一格的风景线。

物质与精神_高二年级日记9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1 02:54

活着,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人的一生不长不短,与其痛苦的活着,不如勇敢的追求。一些人甘愿放下包袱,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贫穷也好,没地位也罢,只要自己开心就好。相反一些人总是被物质生活蒙蔽双眼,一生都在追求豪车名宅。

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辆辆豪车从身旁经过,猛然间,车子停了下来。一位浓妆艳抹的贵妇从车上下来,名包,名表,戒指,耳环,手上还有苹果土豪金。“喂,问一下,听说这里有一个XX农家庄园,怎么走?”贵妇漫不经心的问着,不时还转自己的戒子向路人炫耀自己的财富,“不知道。”朋友没好气的说着,贵妇走开了。

物质,谁又能远离-随笔450字

更新时间:2024-05-01 05:55

无意中我看到一些社会新闻,说的是现实社会中一些相亲的事情,有的人自身条件很差,却要求对方一定家缠万贯。

无论是文艺作品还是现实世界,为了金钱而不择手段甚至丧心病狂的人从来都不少。讲情重义之人没有立足之地,金钱却席卷着生活,成为无上的神坛祭品。

人适当地追求物质生活本就是无可厚非的,可究竟何为“适当”却没有明确的定义。人类有满足生存条件的本能,衣食住行的生存需要是必不可少的。于是有人说粗茶淡饭一样可以满足口腹之欲,又何必追求珍馐佳肴?可我认为至少钱可以让我在选择用餐去处时选定自己喜欢的而不是最便宜的一家。也有人说锦衣美服不过是遮蔽身体,可我认为事到如今衣服的定义早就不是遮体而已,它还代表着场合、身份、社会文化,是一种消费主义与文明共同打造的符号。

是的,我明白如果无限膨胀的欲望吞噬了我们原本的朴素,甚至人成为金钱的奴隶不得不用人格尊严去换取物质财富,那么人就失去了本该拥有的生活乐趣。我自诩清高,可就在今天我收到一笔700元稿费的时候还是那么欣喜,多希望每天都有这么多的稿件得到通过。

如此矛盾的我在金钱与财富的边缘徘徊,希望活出本来的纯真,又不得不感叹物质的无法远离。

不做物质的奴隶-随笔4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2:36

人类在文明史上缔造了事物,却也创建了约束。风是不羁的,仿佛想要摆脱重力的束缚,而人则被各种物质所绑架,心为物役。

就像今天在我享受着魔芋辣条的美味鲜辣时,飞溅出来滴到地毯上的油却打破了我的快乐。这张地毯总给我一种累赘的感觉,不仅吃东西不得不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唯恐滴了汤汁上去留下油渍,而且还是滋生螨虫的重大隐患。但是,毕竟我也没有办法做主去撤换它。

我也因此而不再想去吃零食,因为不愿意弄脏衣服,如果就为了吃一点美食不得不处处留心,我宁可不要这种享受了。有人喜欢冰淇淋、奶茶、西瓜,终究是他们的事情,我也没有评论的必要性。

陶铸说,精神生活很丰富的人只做物质的主人,不做物质的奴隶。我相信我的这一切问题都是因为对世界的了解不够,书读得不够多。因为没有足够豁达,于是也只能让痛苦的情绪一次次在心中反刍,得不到知识的洗礼,才会如此压抑。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是一个人最高的追求,也是淡如水般生活的原则。脱离了物质的咒缚,人才能快乐。

物质的富裕磨灭了人的血性_初中记叙文5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8:52

最近,各大品牌的球鞋在市场上掀起一阵阵热潮。像“AJ”“空军一号”“耐克”等牌子,造型精美,让人眼花缭乱。可一看价格真是贵到让人喷血。在班上几乎人人都有一双球鞋,只有我穿着一双老北京布鞋,上体育课的时候搞得我怪没面子的,再加上两位不正经的“鉴鞋师傅”的挑拨,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唉,回家一定让老娘给我买一双。

放学,我急忙忙地跑回家,随手扔下书包,像一个兔子似的蹿到我娘面前:“娘,我要买球鞋。”“有个鞋穿就行呗,惯的你,兔崽子!”“可是班里同学都有!”我不甘心地说。“他们是他们,你是你,给我老老实实地呆着!”毕竟我娘手握重兵,我只好服从。

吃完饭后,我闷闷不乐,她好似察觉到了什么,很严肃地对我说:“你们现在都流行看《偶像练习生》吧?”“对啊。”“他们的做法我认为有辱民族,在我看来,我们所流行的尚武风气全被他们败坏了,从古到今。流淌在我们身体里的血性和本质全被磨灭了。你看看上个舞台竟然还要化妆,想想当年连吃饭都是问题,又怎么像他们这样呢?生活的富裕往往会磨灭人的血性,你要记住这一点。”

物质和精神与人类共存-散文作文7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1 23:28

托姆与一位古人类学家讨论为何远古人类要保存火种。古人类学家认为远古人类更注重实用价值,而托姆认为古人类注重审美价值,究竟谁对谁错?

我们可以把审美价值看作精神,实用价值看成物质,进而就引出了一个判断:物质与精神,谁更重要?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唯物主义者最基本的理念。纵观人类历史,是物质基础催生了精神文明。一个人,只有他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足以维持生存之时,才会懂得追求精神世界。人类用文字记载历史并流传后世,于是集体经验哺育千千万万的人。随着物质的不断充实,人类在精神方面开始有所作为。

法国哲学家皮埃尔.阿多曾经说过:“人正是在艺术,也只有在艺术之中才能通往对生存的赞许,才能对生活说是。”我们诗意的栖居于大地之上,人类的精神永不落幕。每个人都应当追求精神财富。我们汲取的精髓最终在于自己打造的一片精神乐园。鲍尔吉的原野,巴赫的小溪,德彪西的月光……要想成人,绝不能只沉溺与物质财富之中,我们更需要的,是精神土壤的滋养。

尼采说过:“活着才是生命的意义,大多数人只是存在,仅此而已,使欲望得到升华才能防止欲望泛滥。”只有我们的身体与灵魂都在呼吸时,才是真正的活着。

物质和精神与人类共存-记叙文7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7:45

托姆与一位古人类学家讨论为何远古人类要保存火种。古人类学家认为远古人类更注重实用价值,而托姆认为古人类注重审美价值,究竟谁对谁错?

我们可以把审美价值看作精神,实用价值看成物质,进而就引出了一个判断:物质与精神,谁更重要?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唯物主义者最基本的理念。纵观人类历史,是物质基础催生了精神文明。一个人,只有他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足以维持生存之时,才会懂得追求精神世界。人类用文字记载历史并流传后世,于是集体经验哺育千千万万的人。随着物质的不断充实,人类在精神方面开始有所作为。

法国哲学家皮埃尔.阿多曾经说过:“人正是在艺术,也只有在艺术之中才能通往对生存的赞许,才能对生活说是。”我们诗意的栖居于大地之上,人类的精神永不落幕。每个人都应当追求精神财富。我们汲取的精髓最终在于自己打造的一片精神乐园。鲍尔吉的原野,巴赫的小溪,德彪西的月光……要想成人,绝不能只沉溺与物质财富之中,我们更需要的,是精神土壤的滋养。

尼采说过:“活着才是生命的意义,大多数人只是存在,仅此而已,使欲望得到升华才能防止欲望泛滥。”只有我们的身体与灵魂都在呼吸时,才是真正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