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剑履的作文,描写剑履的作文

从辛弃疾到医护“大白” -读《剑履山河——辛弃疾传奇》有感1000字

更新时间:2024-04-21 21:21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心心念念跨过淮河,杀过长江,收复中原故土。然而“归正人”的帽子却让他倍受排斥,只能空怀壮志。一世英雄,一路悲歌,一生传奇,何以弃己之疾,更如何弃天下之疾。翻开《剑履山河——辛弃疾传奇》,精读着一行行激昂的文字,一股悲壮与豪情占据我的心头。

书中讲述了年少的辛弃疾投奔义军将领耿京帐下,希望能收复失地,统一中原。凭着一腔热血,驰骋于疆场。当他得知耿京被杀,怒不可遏。当即率领五十骑兵直闯金军大营生擒叛将张安国,自此威名四起,得到南宋朝廷的招安。此时的辛弃疾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一招杀四方。但风流却总被雨打风吹而去,醉生梦死的南宋统治者只想偏安江南一隅,将这位时刻准备征战沙场的勇士几度调任。从滁州重建、福州辑盐到江西抚乱,湖北剿匪再到湖南平暴。

从万里江山走到灯火阑珊,正当别人千方百计推诿逃避时,他却欣然受命。不禁让我想到疫情当前,主动请缨奔赴“战场”的医护“大白”们。当国家和人们需要他们时,他们总是舍小家顾大家,把自身安全置之度外,勇于冲在疫情第一线。穿着薄薄一层防护作战衣,拿着一针一管作武器,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逆风而行“疫”无反顾,恪尽职守,不负使命,他们用血肉之躯与肆掠又无情的病毒打一场硬仗。

品历史佳肴,建未来伟绩-读《剑履山河-辛弃疾传奇》有感9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1 06:10

醉里挑灯看剑,梦里吹角联营。”辛弃疾这一人名可谓无人不知,但若要深刻了解,就要从生涯故事出发。为探寻辛弃疾这一伟大爱国主义诗人的性情与伟绩,读一本书即必要,必须,也必然。历史小说《剑履山河》就是一部很好的作品,以原创影视文学剧本改编而成。书写了“仗剑走天涯,长啸系中华”辛弃疾传奇的人生,也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段悲壮之歌的缩影。

宋室君臣争权夺利、金国将士图谋深远,义军占山为王、流寇趁火打劫,兵荒马乱一片风雨潇潇、战争风云笼罩中原沃土。辛弃疾亲眼目睹父亲被金将射杀,国恨更添家仇。上山入义军,南下联朝廷;千军帐中擒叛将,荒凉滁州孕民生;潭州筹建民军,力复故土写《美芹十论》,辛弃疾不但是沉雄豪迈的一代词人、誓死收复失土的爱国将领,还是一位注重百姓休养生息的干才能吏。在飘零破败的南宋,辛弃疾如同一匹卓尔不凡的黑马,闯入赵家朝野,也从历史深处跃然纸上。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学习要求学以致用,读书亦需联系实际。辛弃疾的悲壮一生不仅是对北宋社会图景的写照,也应具有现实作用。乱世需要英雄保家卫国,盛世亦然如此,没有顶天立地的英雄就失去了指引与方向。

用最忠诚的心守护美丽的梦-《剑履山河-辛弃疾传奇》读后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8:56

展望中华大地,回顾华夏历史,以武起事,而终以文为业,或仅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辛弃疾自幼习武,又受祖父思想影响。虽处金地,终为宋民,勤习练武,收复失地。

南宋不图霸业,苟安一隅,更为暂时安宁,无奈对金俯首贴耳,年年贡财不断。

少年辛弃疾,愤至狗肉官人,仇恨金敌,不屈反抗,一面丹心。

绍兴二十一年,金人小吏巡查,至辛府,扬言至此要辛弃疾祖父以大宴招待。无法!有苦对谁言?只得以酒肉大宴换得一时平静。但或许只有他看不惯又不敢表达这一切,心中忧愤顿起,愤然抽剑起身,至吏前,直言以剑助兴。不待吏悟,挥剑而起。

身姿矫健,快似雷霆,刀光剑影中,挥剑直至吏前。酒杯倾倒,碟盘落地,厌恶一哼,拱手退下。

绍兴三十一年,辛弃疾乃“隆中诸葛”,五月渡泸,一骑平风,以才能与胆识开始结团为盟,戎马抗金。

后与耿京义军合并,任书记长,掌管印信。其手下一僧义端,将印信偷走,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三日,终提回一人头。为光复大业,说服耿京南归,亲自南下联络,不料几日之内,不下叛变,耿京被杀,辛弃疾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袭千里,将其押至临安正法。

弘扬爱国情 奋进新时代-读《剑履山河-辛弃疾传奇》有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0 00:22

辛弃疾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生前留下了悲壮诗词六百八十余篇,他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等诗句今天仍然脍炙人口。但是在读完了《剑履山河-辛弃疾传奇》之后,对于这位伟大的诗人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忠勇爱国的精神和英雄气概,足以感天动地,与日月同辉。

《剑履山河》-读后感65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2:18

一所清寂幽静的学堂,一曲悲壮激烈的《满江红》,一片被抢占土地,一位赤胆忠心的少年……辛弃疾一生波澜壮阔的经历被作者写入了这本书中,深深地打动了读书的我。

《剑履山河》讲述了南宋爱国英雄、爱国词人辛弃疾波澜壮阔的一生。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二十岁的他胸中燃着滚烫的烈火,眼中盛着这世界的星辰,他披荆斩棘的来到祖父口中的“祖国”,希望能效忠它、拯救它。他心心念念跨过淮河,杀过长江,收复中原故土,然而“归正人”的帽子却让他备受排挤、空怀壮志。虽然在南宋时曾辗转多地任职,始终不得施展抱负,但他恢复中原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寄于词中。如此赤胆忠心的少年南宋却负了他。一个文武双全的英雄无用武之地,只留得田园蛙声相陪。嘉定和议那年,热血男儿辛弃疾带着山河破裂的悲壮和壮志成空的愤慨与世长辞。

书中的一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辛家人在给他取名的时候。辛母为他取名为幼安,是想让他从小平平安安,但辛弃疾的祖父却说“身逢乱世,家陷逆境,何谈平安?”于是为他起名弃疾。这个名字是仿照西汉时的将军霍去病而起的,一个去病,一个弃疾。去病,去己之病,去天下之病。弃疾,去己之疾,去天下之疾。长大后的辛弃疾也一直拿自己的名字来勉励自己,但最后的他没能去己之疾,更没能去天下之疾。

《剑履山河——辛弃疾传奇》-读后感550字

更新时间:2023-12-30 16:25

当声声蝉鸣聒噪了人们的耳朵,当炎炎烈日炙烤着沸腾的大地,我坐在凉爽的空调屋里,沉浸在美好的阅读体验之中。“你读的什么书?”妈妈微笑着问。“辛弃疾的故事。”我似乎还没有从刀光剑影风云变幻的宋朝把自己“拔”出来,因为我已经在心底把辛弃疾定位成了“偶像”。

我敬佩辛弃疾那火热炽烈的爱国精神——在国仇家恨面前,绝不苟且偷生,绝不等闲视之,绝不逃避退缩;而是逆流而上,誓死卫国。他亲眼目睹了自己热爱的国家在金兵铁蹄的践踏之下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山河破碎,土地荒芜,百姓流离。他果断加入义军行列,带领军队对抗强敌,用豪情和热血屡立军功。这是一位既有才干、又有衷肠、上报国家、下爱人民的好将领啊!在家国大义面前,他经受住考验,成为青史上忠骨豪情的一代伟丈夫。

伟大的民族英雄--读《剑履山河》辛弃疾传奇有感55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06:51

辛弃疾,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诗词作家。展望中华大地,回顾华夏历史,以武起事,最终以文为业,可能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以前,我只知道辛弃疾是战争时的英勇,读了他的词后,我才恍然大悟,以武起事,竟然是壮志未酬的苦闷与悲愤成就了文学的他。

辛弃疾的典故:斩杀义端,义端到了起义军后,凭着老相识的关系,跟辛弃疾很接近,辛弃疾对义端也没有怀疑。哪道义端不怀好意,一天晚上,趁辛弃疾不备,偷走了他保管的起义军大印,逃奔金军。耿京认为是辛弃疾带进的奸细,火冒三丈,立即要把辛弃疾处死.辛弃疾恳切地说:“义端偷印逃跑,我应当负责。请您给我三天时间,让我把义端抓回来。如果到了限期我不能把他抓到,愿意接受重刑。”

辛弃疾得到耿京同意,就快马加鞭向金营追去,赶了一段路,果然追上了义端。辛弃疾抓住义端,那叛徒吓得哆哆嗦嗦,跪在地上求饶。辛弃疾按捺不住心头怒火,当场砍了义端的头,把它拴在马背上,回到耿京营里。耿京不但不办辛弃疾的罪,反而对他更加重用。

到现在,人们或许会觉得辛弃疾会战征一生,但并非如此,待其南归,便立刻失去了手中的钢刀利剑从此,辛弃疾再无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以手中的笔,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