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下的我们-乐观作文300字

更新时间:2023-10-26 11:01

我读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我觉得你们是积极乐观,不怕苦的,认为一切都很好。我被你们这种精神深深打动了。

霍金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身患渐冻症40多年,可他却从未放弃生活,放弃科学发明,坐在轮椅上操控键盘,告诉人们他的想法。他身残志不残,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之星,甚至解开了宇宙之谜。

乐观让我们这个大民族面对困难也不觉得难。红星闪耀是信念的光芒,你们用乐观战胜艰难险阻,在红星照耀下的我,也要乐观对待一切。

同在红星下照耀的我们,你们却是我的榜样。我们将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你们乐观不怕苦的精神激励下,向着指引的方向,在党和国家指引下,走好属于我们的路。有我们和你们共同的努力,中国必定越来越好。

“红星”照耀下的我们-乐观作文300字相关内容

红旗渠上红星照-记除险英雄任羊成1000字

雄奇险峻的太行山腰,缠绕着一条红腰带——红旗渠。这条千里之渠,是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修建的,它引来了山西漳河水。谈起这滋养了无数林县人的“人工天河”,就一定要说起修建它的英雄们,尤其是如红星般闪耀的负责人——任羊成…

闪闪红星作文500字

今天,在班会课上,我和同学们一起看了一部令我受益匪浅的电影——《闪闪的红星》,它使我感受到了革命时代的生活艰难困苦,我感动至深。电影的主要内容是: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参加了主力红军的父亲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冬…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000字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题记不知不觉,手中的《红星照耀中国》已经翻到了最后一页。轻轻合上书,内心久久无法平静。脑海中浮现的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与奋斗史;耳边回荡着的…

万水千山只等闲-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800字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此书以他1936年在苏区“旅行”四个月所记录的第一手资料为主要内容,故被称为“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刚一打开书,我就陷了进去。最让我震撼的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

《红星照耀中国》-初中读后感800字

在以前,我连这本书的名字都没有听过,直到这个暑假老师让我们读,我才知道还有这样一本书。在我读完这本书后我十分震惊,因为我惊叹作者斯诺把这一系列的事情记录的详细且真实。要知道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战地记者这份职业无疑是在鬼门关徘徊,一不小心就…

阅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精神-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000字

家中书架的最高层,有一本泛黄的书,却散发着耀眼的红色光芒,这本书便是《红星照耀中国》。《红星照耀中国》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向全世界客观地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写照。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记叙文1100字

读罢《红星照耀中国》,真的是感慨万千!书本记述的1936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一年:日本依然用高压手段威胁中国接收广田三原则,大规模增兵天津和华北,德国和日本签订防共协定。战争一触即发,智慧之光何时照耀中国引导全民合力抗战?带了当时无…

信仰照耀未来-《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000字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红军的诸多疑问,以令人敬佩的勇气与决心,为探求真理而来到了被国民党所封锁的红色区域。他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像当时的红军战士一样,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并让《红星照耀中国》为我们述说了这段珍贵的历史。斯…

《红星照耀中国》-好书推荐1000字

在北京大学未名湖湖畔,有一方汉白玉墓碑,上面镌刻着“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几个大字。他是一位美国记者,是在红色根据地进行采访的第一位西方新闻记者。1936年,31岁的斯诺怀揣着对中国革命的种种好奇和疑问,冒着生命危险,踏上了前…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记叙文1000字

“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题记八角楼里一盏灯,照亮革命万里程!丹心天为鉴,纵一腔豪情于阵前,热血中飘扬起英雄的旗帜;暗夜笔剑,挥一纸悲愤于案上,墨迹里氤氲英雄的情怀。英雄,民族屹立的脊梁,…

星中那抹红-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000字

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耀的明珠,照耀着我们!----------题记当你陷在沙发中,愉快地谈天说笑时;当你观看着电视节目,享受满桌的丰盛饭菜时;当你在晚间悠闲地散步,欣赏美丽的风景时,可曾想到过百年前的旧中国?可曾想到过当时人民的艰苦生活?让我…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300字

在家里书架的最高层,有一本封面早已泛黄的书,这本书就是《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来自美国的埃德加·斯诺。细读这本书,我仿佛跟随作者的足迹,来到了1936年的陕甘宁边区。年代的久远,让我们难免对有些文字感到生疏,可是这丝豪不妨碍斯诺告诉我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