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984的作文,描写1984的作文

读《1984》有感_初三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2-05 13:23

读《1984》有感_初三读后感900字

这是一位极具个性的朋友推荐我看的,所以我一开始就带着强烈的好奇心翻开这本书。故事的开头部分就是讲外围党员温斯顿的普通生活,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我”来叙述。虽然看到几个有意思的画面,但匆匆翻了十几页就没有继续看下去了。直到暑假里从暑假上再次看到它,就一口气读完了。读的过程中渐渐理清了思绪,作者奥威尔虽然是写一个普通的外围党员的生活经历,实际上是想描述一个极权的社会。

大概的故事情节就是三个国家(大洋、欧亚、东亚)不断地发动战争,大洋国内部分和平部、友爱部、真理部。虽然这些名字都好听动人,可实际上它们分别管辖的内容却与这三个名字恰恰相反。主人公温斯顿是真理部的文字编辑,主要负责篡改历史,发布假新闻等工作。在这里每个人每天都活在电子屏幕下,在时刻记牢“老大哥在看着你”。但温斯顿天生有着反抗精神。他在没有遇到裘利亚之前,把自己心里的一切感受都写进日记里去。之后他遇到了裘利亚,两个人之间产生了爱情。却被侦听机器发现,成为了"思想犯",接受严刑拷打,最终沦为思想上的奴隶。

时代的预言者--读《1984》有感10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3:23

前一个星期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我才渐渐品读出其中之味,寓言最大的讽刺在于:你明明知道那是个虚构的故事,却又能在自己生活的世界里找到清晰的对照。而在自己读完后真是由心底里生出绝望和冰冷,太可怕了,活生生地预言着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也有可能是未来。我还看到有个版本的腰封上写着:每多一个人读过它,这世界就多一分自由的希望。可能每个人读完这本书心里大抵都是压抑的吧......

《一九八四》是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传世之作,是世界文坛三大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之一。本书写于1948年,书名却命名为《一九八四》,其缘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在我看来作者并非仅仅是站在当下去幻想和描绘确切的1984年的光景,我更愿意将“1984”等同于“未来”,因为我认为作者是站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对整个未来社会发展的想象。

1984读后感-六年级记叙文1000字

更新时间:2023-03-03 22:25

我们终将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见

小说以主人公温斯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现了在充满谎言的世界里,一个人保持清醒和捍卫真理的艰难。

在大洋国,存在着三种阶级。上等阶级,即拥有各种特权的内党成员,少于总人口的2%;中等阶级,即外党党员,占总人口的13%;而无产者,占到了85%。为了压制这数量庞大的无产者,政府通过发动无意义的战争来造成贫困,使他们无暇思考,终日沉湎于鸡毛蒜皮的利益和廉价娱乐。因此,对外战争成了和平的保证;无产者活在上层阶级制造的虚伪恶心的奴役世界里,哄骗自己是自由的;无产者的无知,成为了稳定政治的力量。这无疑是一个极权主义社会,阴暗,恐怖,麻木,又糜烂。

温斯顿显然并不清醒,不然他也不会一度认为那个内心充斥着逆反思想的放浪形骸的朱莉娅会是思想警察,更不会自作多情地认为身边还有一个想依靠自己捍卫真理的同类,是奥布莱恩,更可笑的是这个事关生死的判断仅仅只因眼神和气质。

温斯顿无疑是个极为失败的隐瞒者,他在谎言和真理中徘徊,偷着购买纸笔,写下自己的内心独白,偷着私藏本该毁掉的过去的证据,偷着爱一个不是妻子的女人。但是他的偷偷,只是愚蠢的自以为是罢了,在这个电屏、听音器、思想警察无处不在的时代,没有人能躲藏在黑暗之中。他到了那个永远没有黑暗的地方——友爱部,遭到了与友爱毫不沾边的关照,这里没有黑暗,但是没有人眼里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