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的作文,描写鲁迅的作文

《朝花夕拾》读后感_关于鲁迅的读书笔记45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9:00

早晨,从枝头掉落的还带着几分露珠的花,在夕阳时分迎着暮色捡拾起来,闻着那残余的留香,心中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呢?

《朝花夕拾》这本书是鲁迅先生人到中年时期,在看遍了人间的温情冷暖,亲历了国家的兴盛荣辱后郑重的回忆起自己少年时光后所作。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真挚感人,其中《藤野先生》这篇令我印象颇深。

甲午战争自从中国惨败后,大多日本人都普遍瞧不起中国人,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弱国,中国人也都是低能儿,什么用都没有,因此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不知遭受了多少次的侮辱,但只有他的医学教师藤野先生例外藤野先生是一位从学术到人格任何方面都令人肃然起敬的医学教授,他不但没有讥讽鲁迅,反而十分关心他的学业,给予他任何帮助与支持以及精神上的抚慰,希望可以将先进的医术传入中国,为中国人民带去温暖,送去希望,他朴素而伟大的品格令人佩服和崇敬。

《朝花夕拾》之中即有对师长亲友的怀念,也有对旧社会的种种抨击,孤苦终老的长妈妈绝望投湖的范爱农,都是黑暗腐朽的中国造成了他们的不幸。历史在不断前进,社会也在不断革新,一个健康的国家也要不断的更新血液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也应该为建设美好中国而努力奋斗!

鲁迅《朝花夕拾》读书笔记_400字读书笔记精选

更新时间:2023-02-04 19:00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但藤野先生工作是很认真的,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敬佩。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的一视同仁,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还有一个人物,我对他们的印象也是极深的。是衍太太,她在《父亲的病》中出场。在“父亲”临死前,她让鲁迅叫父亲,结果让父亲“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痛苦。后来”父亲“死了,这让”我“觉得是‘我’对于父亲最大的错误”。衍太太对别的孩子们很好,但对鲁迅不是很好,怂恿他吃冰,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憎恨衍太太。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回忆鲁迅先生》读书笔记10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5 19:23

《回忆鲁迅先生》读书笔记1000字(1)

鲁迅,以前也只是在一些教材书上稍微的认识过他而已。老师跟同学们说鲁迅,说他是一位大文豪,一位民族英雄,还讲鲁迅的伟大,讲他的神话。就这样,在那懵懂的岁月里,鲁迅还真让我当做神明般的膜拜着。

到看了萧红的,鲁迅他非神非圣。而说鲁迅的,也只能让聂绀弩,王士箐,郑学稼之流去颠倒黑白,乱说一阵吧!而像我这肤浅的平民也只能这样乱搞一通了。

在萧红的回忆的笔下,勾勒出了一个生活化的鲁迅,一个亲切的鲁迅。而非神非圣,他也就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朋友,一个好伴侣,一个好父亲。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人的形象呈现着。亲切而又可爱!

鲁迅他有一个正常的生活,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也笑,萧红写道“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好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看的出是极易相处的一个人。

与鲁迅结缘-抒情作文450字

更新时间:2024-05-12 15:11

我伏在窗边,望着星空,繁星点点,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神思也似乎飘回了1921年。

童年,也许是你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候吧!走进百草园,我看见你童年的乐园,那里的泥土散发着清香,那里的野草莓很酸甜,那里的黄蜂很肥胖,那里的蟋蟀会弹琴,那里的美女蛇,更令人神往。你这坚韧的生命,就是从百草园里走出来的。

走进三味书屋,那是你上过的私塾学堂,我看到你在蜡梅树下喂蚂蚁,在教室的一角摇头晃脑的背诗文,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偷偷地描绣像。你这坚韧的生命,就是从三味书屋里走出来的。

来到你的故乡鲁镇,踏着斑斑驳驳的青石板,我看见迎面走来的孔乙己、祥林嫂、阿Q……即使你离开家乡七十多年了,但这些可怜的人依旧活在你忧郁温暖的目光里。你这坚韧的生命,目光从没离开过故土上的人。

踏入你的家门,我听到长大了的你做了父亲,给儿子海婴唱那信口编来的摇篮曲;看到海婴马式坐在你的背上,总能想起你那句“俯首甘为孺子牛”。你这坚韧的生命,是我们亲密无间的父亲,是我们的知心人。

热爱故乡的人,才是有根的人,有魂的人。与鲁迅结缘,就是与我们脚下的土地结缘,像鲁迅一样,真实地生活,独立地思考。

忆鲁迅_关于鲁迅的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8:57

说起鲁迅这个大名,相信很多人都不会觉得陌生吧!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巨匠、著名的作家和思想家、近代中国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主席曾经这样描述鲁迅:"鲁迅的骨头最坚硬。他没有奴隶的魅力。这是殖民者比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素质。鲁迅是民族英雄。鲁迅是中国……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就连伟大的国家主席毛泽东也对鲁迅有这样高的评价,这足以证明鲁迅的伟大之处。是的,鲁迅先生用笔奋斗了一辈子。他跟全中国、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的人民站在一起!鲁迅先生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1893年,鲁迅的祖父被监禁。这时,鲁迅的父亲病得很重,两年后,他的父亲去世了。鲁迅的家庭遭受重创,他的家庭变得非常困难。鲁迅的叔叔欺负鲁迅,给了他一个狭小的房间。鲁迅觉得他的家人实际上对他并不好,但这并不重要,鲁迅从此便成为一个坚强的人。他开始刻苦学习,并于1904年被仙台医学院录取。由此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从从小便有努力、刻苦的特点。

在我的眼中,鲁迅先生是一个平易近人、关心人民的作家。有一次,一个车夫的脚被碎玻璃弄伤了。鲁迅知道之后,便用绷带和硼酸水帮车夫包扎伤口。他还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交给了司机,并给了他一些钱。鲁迅告诉他在必须在家里休息几天,再工作。

论鲁迅先生_初一议论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8:57

在我的童年时代,我记得姓氏鲁只有三个人,一个是鲁智深,一个是鲁班,一个是鲁迅。鲁迅很勤奋。鲁迅用笔作为剑。我们的鲁迅有一个真正积极的爱国主义。

他被毛主席誉为“民族灵魂”,民族的灵魂,无边黑暗中的一缕光明,人民精神的支柱,人民思想的先驱。他出生在一个黑暗肮脏的社会,但他不同意那些人。他从不哗众取宠,只是想为国家做些实事。因此,他开始写文章,用笔作为武器来捍卫人的尊严,从他的作品中,看似回忆过去的文章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但实际上却是尖锐而生动的讽刺压迫者的文章。压迫者恨他,到处封杀他的文章,但鲁迅仍然没有退缩,选择坚持到底,勇敢地前进。虽然他知道他随时都可能受到迫害;虽然他知道他可能会给他的家人带来麻烦;虽然他知道他随时可能被压迫离开家乡;但是他仍然坚持创作,他的文章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刺伤了压迫者的,揭露了他们的暗黑支配。他引领文学走向光明的未来。是的,他成功了,他一生创造的价值无法用尺度来衡量。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至今没有减弱。

论鲁迅-议论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8:57

鲁迅对于全中国的解放事业乃至全世界的文学事业的价值无人不会为之惊叹,但是,相对于形式主义上的贡献,对于国人思想上的解放,鲁迅更是一名伟大的斗士。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上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是国人最先听见鲁迅的喊声,鲁迅的呐喊是最有力的,在这之前,有多少的人,为了解放中华民族的思想,写出了多少的文章,如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但是这一些文章极力的想要剖析这个封建的腐败社会,但是仍然没有具备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而鲁迅,他一出现就打破了传统的文言文,并且在首序采用文言文与下面的白话文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且,在《新青年》上发表,引起了巨大反响。

鲁迅故里——值得一游-写景作文7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2 13:06

鲁迅故里是中国有名的景点,更是绍兴响亮的牌子。门口那一块刻有鲁迅大大头像的石碑,欢迎着天下四面八方的游客朋友。

鲁迅故里每天人山人海,一家接一家的特色店铺排在路的两旁,食品店里卖的东西大多数都是绍兴的特产: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那一小碟一小碟的茴香豆,使人马上想到鲁迅笔下的孔乙已那悠哉悠哉的模样……香气飘满了整个故里,你要是进去,准让你直淌口水。

进了鲁迅故里,首先就要了解鲁迅,鲁迅故居把鲁迅的伟大一生介绍得淋漓尽致。鲁迅(公元1881—1936年)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字豫才,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18年,参加了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后又发表了《孔乙已》、《药》、《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还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1923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出版过小说、散文、杂文、通信等,并在翻译外国文学和整理中国籍方面也成绩卓著。

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55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8:56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我在寒假里读了这本书,他给我的感触很大。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却更能吸引读者,仿佛在给你讲故事一样。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有写人吃血馒头,吃人肉。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等等都受到了鲁迅强烈的批判,也让我不由得为那些人们感到悲哀。

然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孝与不孝_读鲁迅《二十四孝图》有感5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8:56

鲁迅先生作品中有一部名叫《二十四孝图》的,十分有趣。不过这文章题目虽叫《二十四孝图》,却与教人孝敬长辈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甚至并不赞同所谓“孝顺”的做法。

《二十四孝图》主要是讲了鲁迅对小时候曾看的“二十四孝子故事”所产生的感触。而我读了《二十四孝图》后,让我印象最深乃至反感的,便是“郭巨埋儿”这个故事片段。它主要讲了郭巨家境贫穷,为了养父母而“不得不”埋掉自己的亲生儿子,以减轻负担,尽孝父母。好在最后他挖坑埋儿子时竟挖出了黄金,可怜的郭巨儿子才“幸免于难”。

郭巨虽有孝顺之心,可是他丧失人性、违背道德的杀儿供母之举动,实在是叫人害怕。况且,这样的举动也实在是算不了孝顺,让母亲备受良心谴责,认为是自己害死了孙子,而孩子还未熟悉这个世界,便让他那愚蠢又残忍的父亲杀害。

其实,所谓“郭巨大孝”,莫不就是凌驾于慈祥母亲的良心之上与无辜儿子生命之上的伪孝罢了。以至于鲁迅先生在文中讽刺道:“然而不但不也不想再去当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郭巨的行为,是封建礼教与虚伪愚孝的折射。在他享受于“孝子”这一称号与旁人的赞扬时,在他那险些被他自己害死的儿子与其它中国孩子的心中已经死了。

我并不反对孝顺,相反,我十分希望中国孩子可以传承好这一美德。只不过被封建礼教所束缚的愚孝,实在是不可模仿。那种“孝”,无异于一种“不孝”!